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窗口,党群服务中心既是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站”,也是便民惠民的“服务站”,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枢纽站”。近年来,六合区根据自身城乡融合特点,精准“为用户画像”,因地制宜完善阵地服务功能,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有”向“优”、从“广覆盖”向“聚人气”迈进,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大门常开、群众常来的家园,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扩展服务半径,让群众更省心
“以前想来社区办事只能请假,现在周末也能办理业务,真的方便多了。”在六合区雄州街道泰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京上班的杨先生为错时服务点赞。为坚持和完善“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工作机制,近期,六合区在2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工作日中午、周末和节假日错时服务,安排调休保障,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和活动场所。
同时,六合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分片打造157个“网格党群之家”,在行政村全面推行党群服务联系卡制度,切实将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张大爷,这张党群服务联系卡上有电话,有啥事随时打过来!”在横梁街道三友湖村张大爷的家中,村干部小朱一边帮老人把联系卡塞进口袋,一边耐心地逐行讲解卡片上的信息。
六合区有47个村,占全区总域面积一半以上,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行的“党群服务联系卡”制度将劳动保障、民政帮扶等各类代办事项进行整合,并增设村社区民警、家庭医生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共13类日常服务和维护工作联系人、手机号码,实现“一卡在手、服务全有”。结合“党员联户”“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等活动,组织村干部携卡走访、入户宣传,目前全区联系卡发放超4万张,惠及15万名群众。打一个电话,就能把事问清楚,找一个相关人员,就能把事办好,这样一张小小的联系卡片就是一个移动便捷的党群服务中心。
覆盖多元需求,让服务更丰富
在雄州街道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群小朋友围着志愿者,七嘴八舌地比拼谁折的纸飞机样式更特别。“把孩子送到暑托班,既能学东西又安全,我们白天上班踏实多了!”家长徐女士送孩子时笑着说。
六合区作为同时涵盖农村与城市形态的复合型区域,群众需求呈现“多元分散”特点,为此,六合区全力推行“定制化”服务供给模式。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双职工家庭“看娃难”,全区49个党群服务中心开办“爱心暑托班”,提供带餐食的全托服务。面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40个党群服务中心依托现有阵地建好“银发助餐点”,同时引入涵盖助餐、助医等多种服务的专业机构,让老年人获得全方位的照护。在城市商圈、快递站点周边区域,依托党群阵地打造34个宁小蜂驿站,把站点打造成为外卖员、快递员的“临时小家”。
党群服务中心还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置个性化功能区。龙池街道龙池社区把2间活动室改为专业舞蹈房,为社区舞蹈队提供固定排练场地。雄州街道桥西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的图书阅览区提档升级,打造成功能完善、分隔而座、舒适安静的自习室,满足社区居民学习、“充电”需求。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有效呼应了群众日常的“关键小事”,切实让“阵地边角”变为“人气磁极”。
链接各方资源,让生活更便捷
“以前到镇上取个快件,来回一小时,现在可真好,直接送到家门口。”提及快递进村的事,竹镇镇光华村村民管大叔的语气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曾经,“快递进村难”是不少农村群众生活中的痛点,而如今,随着六合区“交邮快供”站点打造的推进,这一问题正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六合区积极争取市邮管局、市交通运输局支持,在竹镇镇光华村、乌石村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交邮快供”服务站点,与申通、中通、邮政3家快递企业及南京扬子公交六合客运有限公司合作,开辟交邮融合配送线路,把快件直接送到村里。在村民们取快递与村干部一来二去的拉家常中,党群之间的距离也悄悄拉近,党群服务中心也因这份“快递情缘”变得更热闹。
全区还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宁小蜂驿站、工会驿站、青年之家,打造了112处“共享空间”,提供活动开展、政策宣讲、学习交流等服务保障;区委政法委联合冶山街道双墩村打造“棠梨议事”平台,及时收集民生热点建议、帮助解决矛盾纠纷问题……这种“阵地+资源”的精准联动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服务“资源散、力量弱、覆盖窄”的难题。
从“错时服务”到“党群服务联系卡”,从“交邮快供”站点到“爱心暑托班”“银发助餐点”……六合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每一个探索、每一步延伸,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把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头。下一步,六合区将紧扣城乡不同生活需求和治理要求,提供更加精准化、差别化、多样化的服务,让社区和村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满足群众所需所盼的“暖心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