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南京党建网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社科理论界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5-10-30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目标催人奋进。

连日来,我市社科理论界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在接续奋斗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

按照全会指明的方向谋划发展

作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列席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徐川教授表示:“能够再次列席中央全会,非常幸运,也非常激动。”他说,回望“十四五”,我们风雨兼程也风雨无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成就来之不易。“全会对未来五年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鼓舞人心,指明了方向。”徐川表示,“我们要按照全会指明的方向谋划发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向广大师生宣讲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共同见证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图景,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高校力量。”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和成功经验。”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眭国荣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蓝图、统揽全局的战略谋划、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他认为,“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攻关,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全会擘画的蓝图与部署,让我们明晰了奋斗坐标。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绿色转型,还是扩大制度型开放,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为各行各业指明了实践路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徐泰玲说,在全会公报中,“创新”与“人民”两大关键词贯穿始终,构成了“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脉络,“我们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认知上持续深学细悟,准确把握‘十五五’发展目标;在实践中聚焦重点任务,在作风上坚持求真务实。”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研究员表示,全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既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又注重开放合作共赢,为各地谋划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凸显了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他说,对南京而言,要强化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深化产创融合发展,拓展创新合作网络,努力将南京的创新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

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研究员说,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内在统一性,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投资于物,夯实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的硬件基础;投资于人,聚焦教育、健康、技能提升,激发人力资本的无限潜能。二者相辅相成,驱动供需良性循环,增强内生动力。“南京作为江苏省会、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拥有‘投资于人’的坚实基础。”在他看来,近年来南京大力推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不断涌现,正是“投资于物”支撑科技创新的体现。“十五五”时期,如何让物的投入更精准服务于人的发展,让人的进步更有效促进物的升级,何雨建议南京要深化产教融合,依托高校科研优势,构建“人才—产业—就业”全链条,让教育投资直接转化为产业创新力与就业活力;优化民生保障,加大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资于人”的力度,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与能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双向赋能,在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中贯穿“以人为本”理念,确保技术进步惠及大众,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坚持不懈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曹劲松研究员表示:“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把握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以大历史观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又要通过大众化语言表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

“全会对‘十四五’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认真总结,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用时代最强音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宣示: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雄厚,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景更加美好,实现规划的战略部署更加系统科学。”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郭榛树教授认为,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新的战略擘画,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党校既是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又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必须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此,市委党校将把全会精神纳入培训内容,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入领悟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原则和战略部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做好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工作,为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将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跟踪调研“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党校智慧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