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栖霞区龙潭街道:以党建联建机制凝聚区域发展合力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5-20  

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的黄金水岸,栖霞区龙潭街道党工委打造的“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正持续释放能量。街道通过串联港口、机关、企业等多家单位,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以“服务链”赋能“发展链”,构建起“三链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生态圈,推动临港经济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的战略升级。这个打破行政壁垒、贯通产业经络的“红色共同体”,不仅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整合,更让港口经济产业链在组织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中完成“全链式”跃升,为长三角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一体驱动强引领,织密组织“一张网”

龙潭,自古以来就是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咽喉”,人文与商贸交织的活力之地。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南京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栖霞区龙潭街道坐拥深水良港优势,集聚了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是南京向东辐射长三角的“门户重镇”。如今面对发展新形势,“单线作战”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港城一体化发展的新需求。

为打破行政壁垒,更好地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发展合力,龙潭街道推出“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以全域化组织体系重构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机制破题、服务赋能,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介绍,该机制由街道党工委统筹,联合政府部门、驻地机关、港区企业等3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形成“1+3+N”组织架构——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引擎,串联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三条主链,辐射带动全域“多元共建主体”,推动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问题联解。

通过制定党建联建章程、明确议事规则,该机制还建立了“五张清单”动态管理模式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梳理各方需求、资源及任务,形成“问题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常态化运行模式。在服务保障层面,龙潭街道统筹区、街、村三级力量,组建专业化服务专班,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辖区重点企业、流动群体纳入精细化服务网络,并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需求快速响应、难题精准破解、服务全域覆盖,计划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方式推进一批党建共建项目,促进港区各单位之间精准对接共建。

“作为成员单位,我们将全力支持‘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高效运行,以海事主动担当、靠前服务的实际成效,为龙潭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龙潭海事处处长、党支部书记张卫星说。

双向联动破壁垒,搭建多维“共赢圈”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跨越政企、校企、企企之间的深壑,以双向联动的强劲动力,搭建起多维“共赢圈”,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去年8月,为充分释放三区协同发展优势,全面推动南京经开区东部高质量发展,南京龙潭港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式成立。南京龙潭港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庆福说,对于刚成立几个月的“新人”来说,“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的存在对示范区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该机制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在推动区域发展的征程中,各方力量的凝聚,将形成强大合力。除了做好资源对接外,我们还能在‘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的助力下,加强企业、项目的招引服务,促进港区经济发展。”

同样,校企合作在“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下也能绽放异彩。依托仙林高校资源,该机制为港口产业注入强心“技”,组建产业链专家库,推动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打造“校企地”就业创业合作共同体,致力于帮助链上企业解决一批产业链技术“堵点”,实现港区经济发展、企业技术攻关、高校成果转化、学生就业创业多方共赢。“企业能更便利地引入专家,为自身技术难题寻求破解之道。”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康明说,在党建联建的牵线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的运行下,港区企业也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通过资源共享、业务联动实现优势互补,释放出“1+1>2”的聚合效应。中外运物流南京有限公司与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的会晤交流,就碰撞出激烈的思维火花。双方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整合公路、铁路等运输资源,构建起高效物流运输体系,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此外,中外运物流南京有限公司还计划与明州码头在5月携手承办“叉车竞赛活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推动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与港区内企业紧密协作,在铁水联运上作出突出贡献。自2021年运营以来,龙潭铁路公司深化与周边企业交流合作,推动铁水联运资源一体化配置、一体化调度和协同运营,为全市稳定物流通道、降本增效、降低碳排放和南京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枢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出企企合作的巨大效能。

三链融合优生态,激活发展“强引擎”

龙潭街道作为南京港核心区所在地,集聚了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南京明州码头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但长期以来,属地企业与行政单位间存在资源分散、沟通不畅等问题。“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的建立,通过资源链、人才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破解港城发展中的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联建机制的框架下,沿江港口村——龙潭村依托定期召开的政企座谈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街道劳保所、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得知龙潭船务公司面临招工难、员工职业健康管理薄弱等痛点时,迅速联合人社部门搭建专项招聘平台,并邀请疾控中心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属地政府还积极与企业联动拓展农产品市场,在龙潭船务公司推广本地农产品“芳草渡大米”,通过企业展销会、企业团购等渠道,帮助街道农户增收,实现了“企业助农、政府惠企”的双向奔赴,共享链式发展红利。

南京港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港口集团旗下唯一一家港机制造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资质。在企业计划启动二期基地码头升级扩能项目的关键阶段,龙潭街道通过“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为企业提供服务直通车,扁平化、点对点解决项目落地的各类问题。“从快速响应、精准招商,到对接选址方案、确定项目选址,再到解决预选地块历史遗留问题,街道的全方位支持为企业的升级扩能保驾护航。”南京港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路强说,在联建机制的助力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工,不仅将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也为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形成了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龙潭街道还积极主动搭建起政企沟通桥梁,把服务下沉在产业链上,定期向港区重点企业推介选拔条件和支持政策,指导帮助港机重工、大唐电厂等多家企业完善人才申报材料,同步服务企业深度挖掘中青年拔尖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申报和中青年人才申报两项举措,让人才在港区企业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为构建产才融合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而“服务沉在链上”的模式还延伸至公共服务领域。南京明州码头团委联合沿江派出所开展的 “春‘锋’送暖” 志愿活动,为属地群众和企业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爱心义卖、反诈宣传、长江生态保护行动,既强化了青年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又提升了属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港城之心”党建联建机制推动的三链融合,正不断优化南京港的发展生态,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政企携手、资源汇聚、人才云集、服务贴心,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