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合区聚焦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跟进、作用难发挥等难题,坚持定期摸排纳管、抓实日常教育、激励担当作为,确保流动党员摸得全、育得实、用得好。
坚持定期摸排纳管,力求“流动不流失”
“拉网式”摸排,组织全区各领域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结合日常走访、入企调研等工作,发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等全面摸底排查,动态更新流动人员情况。“全覆盖”登记,发挥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作用,主动对接流入和流出地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线上接收联系分派等工作,有效提高党员纳管率。同时利用区内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之家、“宁小蜂”驿站等设置线下登记点15处,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先后引导36名流动党员主动报到登记。“一对一”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一人一联、一季一访、一节一问”结对联系机制,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实行“一对一”结对联系,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同频共振、流而有序。
坚持抓实日常教育,确保“学习不断线”
推行线上送学,搭建“线上”学习教育“微”平台,结合每月“党员活动日”,通过视频会议交流学、依托公众号推送学、微信学习群分享学等方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等内容精准配送到“指尖”、广泛传播到“耳边”,让流动党员想学愿学、随时能学。开展支部联学,利用春节、中秋等返乡节点,统筹安排基层党组织开展微党课、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联学共建活动,为流动党员集中补学补训,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队、流动不误学。抓好结对督学,充分发挥“一对一”结对联系机制作用,定期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间和地点,督促其按时参加支部活动。对参加活动频次过低的,及时开展谈心谈话提醒,确保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正常经常。
坚持激励担当作为,推动“有为不缺位”
做好暖心服务,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开设“流动党员服务点”,以“延时服务”等模式,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技术培训等活动6场次。建立“家庭关爱帮扶”机制,为流动党员家中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课后托管、生活帮扶等服务,累计帮助4名流动党员解决“一老一小”后顾之忧。推动融入融合,探索组建“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流动党员担任“网格服务员”“文明宣传员”“社区监督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增强流动党员使命感和获得感。去年以来,流动党员累计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30余人次。引导反哺家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宽视野”“新信息”优势,推动流动党员在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方面为家乡发展出点子、献计策、扩宣传,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流动党员回乡就业创业,为富民强村注入新活力。去年以来,累计召开返乡流动党员座谈1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43条,3名在外流动党员回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