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浦口区江浦街道:铸牢党建“火车头”,增强发展“硬实力”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4-12-10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引领是浦口区江浦街道发展建设的重要火车头。

作为浦口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江浦街道居住人口25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新老问题交织、管理服务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基层治理工作面临更大考验。近年来,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学习“仙林经验”为支点,高点谋划、高位推进,以精细化治理“绣”出美好生活新气象。

增“动力”,建强党建“融合圈”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江浦街道深谙此理,坚持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贯穿全过程,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为推动党组织由‘管理发展型’向‘为民服务型’转变,突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街道抓牢基础建设,畅通‘指挥链’。”江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街道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月工作例会、季专项调度、年总结评估,全街上下共抓协调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185个网格党支部、213个党小组,引领实现“资源在网格共享、服务在网格协同、问题在网格解决”;落实党建“体检”行动,通过“把脉会诊”进行“对症下药”;建立“1+5+N”智慧治理体系,打造“城市云脑”指挥决策平台,统筹调度街内相关部门各类数据归集和梳理。

聚“合力”,拓宽共治“朋友圈”

在江浦街道,“108法治宣讲团”受到不少居民的欢迎,团内成员会围绕民法典相关内容对居民开展法治宣传和咨询,为老旧街巷整治改造、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提供专业法律指导。

这支宣讲团来自市检察院,是双方落实市委“双结对、双促进”工作要求,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以党建驱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单单依靠街道、村(社区)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上级部门高位协调、统筹推进,帮助解决治理难题。基于此,江浦街道在党建过程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

产业聚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街道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基于现实考虑,也着眼于长远目标,街道将党建赋能商圈发展作为基层治理重点任务,着力提升党组织覆盖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以“社区统筹、区域协同、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党建成为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红色引擎。

公益市集、图书漂流爱心义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送关怀“暖蜂”行动……“我们要以‘大党建’带动‘大发展’,推动‘大和谐’,凝聚‘大家园’。”街道有关负责人坦言,通过发挥党组织“黏合剂”作用,把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治理共做、问题共解、困难共帮,着力形成“一盘棋”工作局面,着力解决了一批城市建设、发展、治理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痛点问题。

添“活力”,织密暖心“服务圈”

针对租户及外来人口,推送居住证明、居住证等方面办理流程;针对学龄前儿童,推送向日葵亲子小屋以及亲子讲座等活动信息……“精准靶向、有的放矢”,是江浦街道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方面的“关键词”。

据了解,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白马社区党总支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七色分类工作法”,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类型群体,将服务精准提供给“最需要人群”,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烈士塔社区瞄准基层治理,特别是老旧小区治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全面、自治不积极等难点问题,创新治理模式,实行“红蓝绿橙”四色工作法,助推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从分层分类精准做好群众集中走访座谈工作,到坚持用好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党建工作经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建立社区网格帮办代办制度,为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帮办代办服务,到成立公益微基金,开展公益培训、法律援助等活动20余场,江浦街道深知,社会治理越往基层走,面对的问题就越复杂,而良性的社会治理,一定是一种“双向奔赴”。

为了确保实施效果与居民需求“严丝合缝”,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穿针引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倾听社情民意“瞭望哨”作用,过程中关口前移,通过问需于民,找准服务群众的最大“公约数”,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