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秦淮区来凤街社区:用好“1234社区工作法”,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来源: 秦淮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4-07-09  

近年来,秦淮区双塘街道来凤街社区坚持居民需求导向,探索实施“一网双擎三微四用”的“1234”社区工作法,着力在强基善治、队伍建设、创新提能、多元共建等方面狠下功夫,将社区打造成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来凤街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江苏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训基地等。

织密一张网,建强组织体系

来凤街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织密“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责任体系。实施“精网微格”工程,结合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将7个综合网格精细划分为16个微网格,确保微治理无缝隙;整合安全生产、矛盾调解、民政救助等多项工作职能,实现指挥调度一体运行、群众诉求一呼必应。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党员带头、为民办事”的工作理念,成立“红色巡逻队”“红色哨兵岗”“党员先锋队”,组织25名党员楼栋长、50余名党员中心户常态化协助社区开展工作,探索“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推进在职党员在社区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受监督,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双擎驱动,激活新动能

来凤街社区通过打造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双引擎,实现双向发力,不断壮大社会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一方面,社区书记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实施“青蓝结对”计划,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组建1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擦亮“天与养老”“《弟子规》学堂”等特色服务品牌,对独居、孤寡、患病老人和留守儿童实行志愿者“包户”服务,每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服务居民群众5000余人次,逐步形成“志愿服务人人参与、服务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微模式,推动大治理

来凤街社区实行“微课堂、微阵地、微服务”的“三微”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物业管理质效。以“微课堂”凝心,创新推出“指尖课堂”“板凳宣讲”等形式,引导物业管理人员、辖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学思想、凝共识;以“微阵地”悦心,利用物业闲置用房,打造“睦邻家”“睦友家”等5个“睦”系列红色驿站,建立“有一说一”圆桌会议机制,通过协商议事,及时化解社区矛盾;以“微服务”暖心,紧扣居民需求开展暖心服务,解决急难愁盼。

用好四类资源,扩大“朋友圈”

来凤街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用好共建单位、属地园区、物业企业、“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资源,凝聚社区治理合力,不断扩大社区“朋友圈”。用好共建单位资源。推行“阵地同管、要事同办、服务同行”的“三同”工作清单,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组织开展党员学习交流等服务活动20余次,帮助解决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房屋漏水等民生实事问题百余件。用好属地园区资源。社区构建“互惠互利、社企协同”的服务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园区,上门“问需”,解决企业、商户的困难诉求。同时,鼓励商户、企业发挥专业技能和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用好物业企业资源。积极打造“党组织引导、物管联动、居民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推进物业片区化管理,指导物业公司成立党组织;依托街道“物业党建联盟”,推动物业项目经理和社区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用好“党建引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居民自治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协调处理老旧小区“疑难杂症”。用好“两代表一委员”资源。打造法律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社区通过联络14名全国、省、市、区四级法律专业人大代表,建设集代表联动履职、法治宣传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于一体的法律服务一体化平台,组织开展指尖法治讲堂、法律文化沙龙讲座等公益活动25场,化解居民矛盾纠纷40余起,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