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提升全域乡村振兴成效,江宁区江宁街道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通过抓牢督查指导、抓实资源利用、抓活招商引资等方式,不断提升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倾力绘制出一幅党建引领、联营增收的乡村共富生动图景。
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动能
认真贯彻《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增一减双提升”行动方案》,出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推进。依托市级单位“双结对、双促进”行动、市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等利好政策,发挥结对单位和“第一书记”的资源优势,通过链接资源、项目共建、团队培育等方式切实把政策机遇和红利转化为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全区新一轮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契机,把“因地制宜、多策并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项目,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等机制,共同为经济欠发达村发展“把脉问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盘活资产资源,深挖提升潜力
把充分挖掘盘活现有资产资源作为村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开展村(社区)资产资源大排查,重点收集11个经济欠发达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构成、资源等情况,指导司家、新洲等10家村(社区)进行商铺、土地和集体用房出租。对村级工业园区进行摸底,腾挪闲置厂房、盘活低效用地,全面释放村集体存量土地及厂房空间潜力,庙庄村通过盘活老村部集体建设土地引进企业,预计年营收可增加7-15万元。安排司法、会服等部门协助指导村集体对应收未收账款加强管理,研判分析未收原因和坏账可能性,分类制定回收计划,不断提高资金收缴率。
提升“造血”功能,厚植振兴根基
街道成立帮扶小组,加强对各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按照“内生驱动+外源推动”“做大蛋糕+做细管理”的思路,指导11家经济欠发达村(社区)精准制定“一村一策”提升计划,引导经济欠发达村(社区)结合实际深挖资源禀赋,依托本土产业、土地资产、乡土人才等可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西宁村引进农林科技公司开展食用菌规模化种植项目,其中羊肚菌平均年亩产值可达13万元,同时鼓励引导村民参与种植,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充分挖掘宣传黄龙岘茶叶、陆郎茶干、铜井挂面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发挥先进地区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村(社区)打开发展思路,促进全域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