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玄武门街道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导向,秉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四建四强”,持续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建组织强体系
坚持组织引领,着眼上下贯通、覆盖全面、执行有力,以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等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健全组织,全街动态调整并重新划分53个网格,整合设立65个网格党支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联动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坚持示范引领,聚焦建体系、体系建,实践完善“链条式管理、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推动链上事、链上办、长效管。采取“街道挂钩班子领导兼任社区第一书记、高校学生骨干专任党支部书记助理”的链条领导方式,建立健全“片区—小区—楼栋—单元—居民”五级网格架构,在10个网格示范点建立点位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四长制”,落实“一日两巡、月巡覆盖”巡网要求,实现闭环治理、常态长效。
建阵地强服务
围绕打造服务阵地,按照“去行政化、去办公化”的原则,采取系统性硬件完善、整体性软件提升的举措,重点升级改造街本级、百子亭、台城花园、廖家巷等4个集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将新建大树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书记项目,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服务阵地,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围绕提升服务质效,以服务为引领,以居民满意为核心,探索开展微联动、微治理等“六微”社区服务行动,打造政务、生活、法律、文化、关爱、党员服务等“六类服务”项目,推动社区服务到底到边。
建队伍强能力
抓清理,下决心解决街道机关抽调社工问题,真正把力量充实到基层,把资源倾斜到网格,把服务链接到群众。抓补充,针对社工队伍不稳、社区力量不足等实际,积极协调整合资源,跟进做好社工离职后的调余补缺。抓培训,聚焦“学研训考”,分批组织开展社区“两委”班子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和“赋能成长心”专题培训,持续开展帮建支部、帮带社工、帮解难题等“三帮”活动,着力提高服务群众、治理社区、助力发展的能力素质。抓关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积极落实社工“三岗十八级”,结合评优评先、入编选聘,将激励指标向社工倾斜,近2年来,推荐1名社区党委书记纳入事业编管理、2名社区党委书记获评省“千名领先”社区书记,推荐社工获评区级以上个人荣誉60余人次。
建机制强根基
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建立完善“抓两头促中间”的“抓建”机制,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先进的”抓品牌引领。着眼“一社一品”党建品牌建设目标,以培育“筑梦·台城”“心连心工作法”党建品牌为牵引,示范带动“聊民生讲堂”“文明有宁”等党建品牌项目,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到门入户。“后进的”抓整顿提升。突出抓软弱后进社区党组织整顿提升,重点解决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为社区充电赋能,推动争先进位。“中间的”抓协调推进。坚持“一社一策”,实施分类指导,公教一村社区突出抓“党建+物业”,推动红色物业服务提质增效;大树根社区突出抓“党建+志愿服务”,推动“银发护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前谋划提供相匹配社区服务供给;天山路社区突出抓“党建+社会组织”,深化与同心未保对接合作,推动基层建设全面提高、全面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