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建邺区兴隆街道:靶向发力,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为
来源: 建邺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4-04-19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邺区兴隆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管理难到位、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三大症结,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题新思路。

双向共管不断线,靶向攻克“管理难到位”

持续在“查”和“盯”上下功夫,不间断开展双线排查,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库实时更新,让流入党员摸得清、管得住,流出党员盯得牢、有人接。

严排细查,摸清底数。深入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行动,采取党员主动申请和组织积极邀请相结合方式,全方位摸排流入党员。一方面,利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核查流入党员信息,迅速将流入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另一方面,发动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入户走访,社区民警协助排查,进门店、进楼宇、进企业,督促流入党员亮明身份。同时,依托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方式,向流动党员公布组织联系方式与报到流程;设置流动党员服务站并配备站内引导员,协调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参与配合,为主动报到的流入党员提供全方位指引服务,让流动党员寻“家”有路、融入有“门”。

全程跟踪,双向共管。对流出党员实施全过程跟踪式管理,盯住流出党员保证不失联,盯住流入地党组织保证及时纳入管理,实现流入流出两方精准对接。要求党员长期外出提前报备,时间超过6个月需要进行书面申请,做到理由清、去向明。党员申请外出后,党组织第一时间联系告知流入地党组织,并在线上发起转接。党员流出过程中,安排专人与流出党员以及流入地党组织进行常态化密切联系,确保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动向及学习情况,实现党员流出时有引导、流动中有督促、回流时有接应。

促学引学不断链,靶向攻克“学习难开展”

深入开展调研,通过发放问卷、组织座谈等方式,查找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难开展的原因,精准解决流动党员缺乏归属感等问题。

建立机制推动融入组织。建立“初见谈心”机制,流动党员在纳入支部管理之初,由支部书记主动联系开展面对面谈心,并赠学习资料,增进互相了解,密切双方关系。建立“结对促学”机制,为每名流入党员安排一名支部领学员,形成结对关系,协助流入党员熟悉支部情况并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流动党员快速融入组织。

创新方式激发学习动力。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式,推动流动党员“愿意学”“学得深”。苍山路社区党委开设“指尖课堂”,依托流动党员微信联络群,以推送微视频、有声书、党员学习音频等形式,引导流动党员参加线上学习;积善社区党委开辟“红色夜学堂”,通过组织红色观影、交流学习等方式,为在职流动党员创造便利;奥体社区党委依托社区“乐享”老年大学、“乐行”一元便民服务等,让主题党日更富感染力,激发流动党员参与热情。

引导服务不断档,靶向攻克“作用难发挥”

从掌握党员特长入手,积极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引导流动党员异乡显担当。

一人一策,各展其长。梳理形成街道流动党员专业能力清单,在充分掌握流动党员专长、经历、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党员参与为民服务。发动曾是物业主管的流动党员马师傅参与消防检查,切实发挥专业能力;鼓励曾任教师的流动党员孙婧利用个人教学专长,为社区的困境儿童开展课外辅导。

创设平台,引导服务。依托街道“银发睦邻”“一家亲”等多个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去年9月以来,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小区扫雪、楼道杂物清理、商业街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60余场次。

创设平台,引导服务。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学习之星”“志愿服务之星”评选活动,适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反馈,激发流动党员参与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展典型选树,依托流动党员先锋岗、流动党员服务队,对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进行宣传和表彰,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