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花台区坚持以党建“聚势”推动发展“提质”,持续优化区域化党建运转机制,精心打造“雨邻共进”党建联盟集群,聚沙成塔释放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资源跨域为“三圈”发展加速
夯实经济圈服务支撑。聚焦南站枢纽经济圈,深化“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建设,下设共创、共建、发展、服务4大专委会,精准对接属地社区、楼宇企业等各方需求,针对性实施“360红系列”服务,强化区域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商圈营商环境。健全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开展“党员示范店”“经营示范户”评选,营造诚信经营良好氛围。发改、金融等部门加强联动,以一揽子减免扶持政策激发商圈消费潜力。破解生活圈治理顽疾。聚力打造赛虹桥街道“微立方”党建联合体,集成驻地单位资源力量,推动安全报警器安装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高效开展。与中邮建等共建单位深度合作,试点推广“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加快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提升。
协以成事为“三体”幸福加温
物业联建让居民群体放心。深化“红色物业”项目,打造“美好家园理事会”“我帮物业联盟”等治理品牌,进一步畅通民声传达渠道。成立全市首个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以协调共商凝聚居民共识,有效解决飞线充电等管理难题。平台帮扶让困难群体安心。聚焦外来务工人员、自然村落居民、独居空巢老人等群体,深入发挥“1+X工地党建联盟”“同心桥爱心助老党建联盟”等共治议事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古雄街道“喘息服务”助残就业做法被市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内容。双向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凝心。用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全市首家“宁小蜂”驿站以点扩面,推动“爱心暑托班”“女骑手妇女微家”等服务升级。寓管理于服务,板桥街道“红桥骑手”党建联盟引导近80人担当“流动探头”,为社区治理提供助力。
抱团聚力为“三企”协同加码
加强企企联动。实施“党建兴链计划”,打造“6+2”产业链党建联盟,区领导直接挂钩,龙头企业牵头负责,联盟成员同向发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建互通、资本融通。开展支部书记互上党课和红色公开课等活动,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加强互动交流。深化政企合作。开通链上企业“政企直通车”,实现机关党建“英雄支部”与非公党建“雨花红谷”全面链接。省市区15家机关部门为企业“面对面”辅导,推出金融服务等专题活动4场,靶向服务300余家企业,纾解难题500余项。开展企地共建。软件谷与属地街道搭建“企地共建”联盟,采用“社区出题、企业答题、软件产业党委奖补”的方式,连续7年引入优质资源。今年22家企业投入共建资金18万元,推动“商圈便民驿站”“向日葵成长计划”等9个为民项目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