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省级机关和南京市市级机关以机关党建为纽带,连续三年开展“走进党史教育基地,共建美好幸福家园”活动(简称“共学共建”活动)。通过整合联动省市各种资源和力量,着眼务实管用的“小切口”,做好惠民生、促发展的“大文章”,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落实到为民服务上、体现到工作质效中,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有突破、党员干部有提升、基层群众得实惠的多重效果。今年,以“共学共进”为主题,以“破百题、献百策、解百难”为主要任务,省市机关携手走进改革前沿、走进企业一线、走进基层社区,着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建新功。
破百题、献百策、解百难,三项行动齐推进
2月28日,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共学共进”行动方案,在市域范围内启动开展“共学共进”行动,进一步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共学共进”中主动担当作为,更加高效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彰显“共学共建”新成效。走进改革前沿“破百题”。结合南京“一区一特色”“一园区一突破”“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省级机关与南京市各板块、园区和市级机关各单位聚焦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机制体制改革中的突出矛盾,集中力量协同攻坚,力争在100个左右重点改革课题上有突破。走进企业一线“献百策”。结合南京“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省市机关共同深入重点企业把脉问诊,完善“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企业服务机制,开展入企调研、助企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形成100个左右能落地、有实效的助企发展良策。走进基层社区“解百难”。由机关单位走访挂钩联系的社区(村),按照基层出题、机关揭榜的思路,聚焦基层治理疑难杂症、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重点办好100件左右为民解忧、赋能基层的实事。
聚焦改革攻坚,为基层多办实事
以省市机关为主体,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以支部为单位,整合精干力量成立各类专项团队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在充分掌握实情、听取需求的基础上想办法、定措施,推动调查研究和成果转化落地落实。目前,已有81家省级单位与97家市级单位在共研共商的基础上,确定改革攻坚课题96个、办实事项目104个,并围绕课题和项目成立“破百题”团队100个、“献百策”团队97个、“解百难”团队102个。今年的改革攻坚课题和办实事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年均有较大提升,参与的省市单位数量增加近50%,课题的针对性和突破性更强,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更广。比如,为更好服务群众生活,省市政府办公厅、省市医保局、省市人社系统、省市体育局等围绕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打造群众的“掌上医保服务大厅”和“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建设“微社区运动俱乐部”等方面开展合作;围绕更好助力基层治理,省市委政法委、省市委网信办、省市交通运输系统等共同实施社区“一站式”解纷机制、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建设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等课题与项目;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省市委组织部、省市公安系统、省市法院、省市商务系统等在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深化涉企服务综合改革、探索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方面协同攻坚;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省市生态环境系统、省市应急系统、省市住建系统等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监督改革、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机制、深化城市更新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
三个有机融入,确保实干实效
“共学共建”活动开展三年以来,通过整合联动全域资源,坚持基层导向、项目推进,大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成为省市机关携手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优质载体与工作品牌。尤其是2022年,省市区机关协同开展“共学攻坚6040”行动,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形成覆盖全市1341个“一社区一案例”项目,其中重点培育项目75个,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聚焦深化改革难题,省市级机关面对面对接交流180多次,明确40项重点改革和35项备选改革项目,推动形成省市合作更紧密、基层群众得实惠、改革发展有突破的良好格局。今年,省市机关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三个有机融入”,努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共学共进”行动取得实际成效。有机融入省市机关主题教育。结合中央及省市主题教育工作部署和大兴调查研究要求,紧贴“三进三解”“三听三问” 等要求,把“共学共进”行动作为省市机关协同推进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省市机关深度合作、共建共赢。有机融入争创“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坚持党建引领,发扬“四敢”精神,组织各部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重点攻坚团队,以“共学共进”成效为重要标准,评选十佳支部和改革先锋,更好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有机融入优化改进机关作风。把“共学共进”行动列入省市机关作风建设要点,纳入机关党建督查考核和机关作风评议重点内容,优化评价和考核办法,有效发挥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