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江宁区淳化街道:大党委聚合力,片区联动促善治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6-14  

大党委“穿针引线”,更多部门开始“围绕街道转”;片区联动治理,更多力量下沉到小区门口;社区书记腾出手创建共治品牌,老百姓家门口有了更多“话事人”……记者近日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采访发现,这里的社区和小区变化不小。一系列“增减腾挪”背后,是江宁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线实践。

精细管理,共建共治赢口碑

现在有了‘帮您小屋’这个阵地,居民们都乐意聚到这里,和我们聊聊天,彼此的距离就更近了。”淳化街道科苑社区明月新寓网格员盛洁说,以前居民遇到“烦心事”,要么直接一通12345投诉,要么得跑社区去反映,如今不用“绕弯子”,在家门口就能直接找到地方说事。

以前是‘有心无力’,现在我们‘减负’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人手,做很多以往一直想做的事。”科苑社区党委书记张敏所说的“减负”,是去年启动的大型社区优化调整,原有34个小区、人口5万人的超大社区——科苑入选全市首批试点,顺利拆出了科苑、科宁两个社区。

社区“瘦身”之后,张敏探索“阵地+服务”模式,推进精细化治理的设想终于落了地。“帮您小屋”529日顺利开张,这一原本的小区闲置房、疫情期间的核酸检测点,如今成了服务百姓的常态化阵地。

面积67平方米的“帮您小屋”窗明几净,两处设计颇受欢迎。临街的大玻璃窗下设置了卡座和休闲座椅,“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标语让人会心一笑。房间里最显眼位置,布置了一面“问题反馈墙”,上面是网格员登记的居民诉求、处理进度和处理结果。

来到这里,老百姓在家门口写个条子,就能解决问题。大家感到了被重视,心态就不一样了。”张敏说,枝叶关情的“体验感”密切了邻里关系,“面对面坐下来谈,很多事情就没有那么难了。”

如今社区的人来得更勤,居民的心聚得更齐了。”在小区20年的老住户王路明看来,这一老小区正重焕新机。大家一起议事协商,电瓶车充电问题有了办法,小区选定位置即将安装300个充电位。大家反映已久的道路破损问题,已纳入8月份启动的小区出新计划中……

新社区成立之后,我们发现了更多老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与小区接触更多,介入更深。”新成立的科宁社区党委副书记陈蓉说,小区精细管理落实落细,需要激活共建共治的力量,社区打造了“科宁雷锋茂”治理品牌,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

天印花园里新添的“迷你花园”是这一治理创新的生动成果。网格员巡查发现了一户居民铲绿种菜。这回不是执法“说教”,而是邀请当事人和志愿者,与物业、社区等一起开了场“逢四说事协商议事会”。小区环境整治究竟该如何管好?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堵不如疏。在小区筛选出6块裸露荒草坪,推出“绿地认领”计划,供闲不住喜欢种植的居民认领,约定“只种花草不种菜”。目前4块地被小区居民认领,精心打造的迷你小花园里植物挂上了“身份卡”,成为了居民家门口的植物园、科普馆。

片区联动,落实落细解难题

有了联动中心,第一时间处置,把难题化解在了萌芽阶段,也让群众看到了我们的治理决心。”永宁社区网格员巡查发现,景秀苑9栋楼前冒出了一处违建。有居民靠近围墙处用木棍、木板搭建起一个挡风棚,严重影响9栋门前交通通行。

让社区挠头的棘手难事,如今有了“强力增援”。天景山片区联动中心迅速联系警务室、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物业、社区人员开展联合整治。516日上午9点,上门联系业主未果后,现场开具限期改正通知书张贴。3天后执法人员回访发现逾期未改正,立即联系物业相关人员组织拆除。这一堂处置得力的执法现场课让周边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力量下沉,片区联动,一线治理就有了“主力军”。

在天景山警网融合中心的基础上,淳化街道于去年12月成立了天景山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处置中心,管辖范围覆盖天景山片区内12个拆迁安置小区、4个商品房小区。所涉方山、永宁、陵里、成山、王墅五个社区的治理力量“攥指成拳”。这一中心由1名街道的区管领导驻点办公,1名科级干部担任中心主任,综合执法局、综治办、信访办、物管办、合疗办、建设所、消防大队、方山司法所、高新区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和属地社区为中心成员,统筹开展天景山片区各项社会治理工作。

下沉综合执法力量,赋能网格化管理,让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解决。”淳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向30余公里,街道办事处距此片区20多公里,这一片区联动的模式,突出问题导向和快速响应,旨在实现源头治理和长效管理。

今年2月份,12345工单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1%。”天景山联动处置中心主任陈帅介绍,1—5月以来,联动中心组织片区综合执法中队队员、网格员、警务室人员共召开15次专题会议。开展储藏室住人及楼道杂物堆积专项整治2次、执法事件5件、日常管理事件131件。日常管理事件包含违建治理73件、毁绿种菜治理49件、违规饲养家禽6件、群租房治理3件。一批共性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置。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促共治

村居转换中遗留的“飞地”如何优化管理?牵涉多方的物业矛盾如何化解?让街道和多部门“挠头”的难题如今成为了一月一次的淳化片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上的议题。

片区大党委由区委常委牵头挂包、高位协调,联席会议每月研判街道片区基层治理工作,调度力度更大。”淳化街道组织办尹浩介绍,根据江宁区委统一部署安排,淳化街道在前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吸纳优化街道片区机关部门、开发园区国企、高校力量,打造街道片区大党委,形成了街道片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大支部”各级联席会议机制。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淳化街道出台了大片区大党委制度实施方案,让一线治理有了“主心骨”。区领导挂包街道片区大党委,街道18名驻村领导挂包对应31个村(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各片区内城乡建设、物业管理、拆迁安置、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基层治理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项。

让更多力量和资源下沉一线,街道正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淳化街道的一线治理创新实践,是江宁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一个缩影。

登录淳化街道一网统管平台,“治理中枢”的作用直观可感——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街的构想正迈入现实。这一平台目前已接入街道总览一张图、经营主体、审批服务模块、智慧党建、应急指挥等13个模块。通过建设围绕淳化街道全域态势感知的巡查感知能力、分析研判预警、综合业务场景应用、联动联办指挥调度,正在实现数据、结果、警示和指挥可视化,实现支撑街道在处理方案、重大问题、预测预警等多场景应用的数字化管理,保障稳定运行。

做强街道治理中枢,优化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延伸综合行政执法触角,淳化街道正推动基层管理模式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从事后执法追责向前端服务管理转变,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协调解决在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