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瑞金路街道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突出精细化管理要求,聚焦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建立“1+N”网格联动治理模式,引导楼栋长充分发挥好“联系、凝聚、服务、缓冲”作用,激活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着力构建党群同心、自治共享、福祉增进、和谐稳定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楼栋长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是群众认可、组织信任的“好帮手”,调动激发楼栋长服务居民的热情与能力,是开展楼栋长联户工作的“关键棋”。瑞金路街道注重强化新选拔楼栋长的身份认同感,在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进行“亮相上岗”,不断增加邻里间的交流互动。西华东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党员楼栋长化身暖心“大白”深入楼道,承担起了人员监管、物资发放、送医送药等保障任务。不止在封控区,在零散楼栋的卡口处、在核酸检测点的登记处,在下发数据的核查里,楼栋长们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赢得居民认可。就像西华东村小区居民小桑在感谢信里面写道“大白们为我们考虑,疫情之下,虽然不自由,但是有大家”。防护服虽厚,但护目镜里,是楼栋长们守护家园的热情与决心。
凝聚居民自治的“硬实力”
充分发挥党员楼栋长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构建上通下达的民意反应渠道,不断凝聚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强大力量。在城市管理和物业全覆盖推行过程中,楼栋长们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他们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物业公司选聘,协助网格员上门送发选票,帮助社区零散小区成功引进物业管理。在探索深化“红色物业”管理内涵中,注重发挥“楼栋长+物业管家”协同作用,让楼栋长进入“红色治理”协商、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的全过程,有效监管和督促物业服务工作。比如,解放路85号小区由恒兆物业托管后,22栋住户因水管年久失修不慎爆裂造成整个单元停水受淹,在业主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下,楼栋长、物业保安杨维文及时报告物业公司进行抢修补救,并以赠送矿泉水的形式进行安抚,及时避免了居民利益受损及邻里矛盾的加剧。
搭建需求回应的“前哨点”
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楼栋长的哨点作用举足轻重。瑞金路街道搭建“楼栋联系、网格扎口、组团服务”的群众联系服务机制,通过楼栋长与居民的常态化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居民诉求,分类推进解决居民难题,难度较小的自行协调解决,难度较大的逐级上报解决,实现“12345”现场受理点的关口前移,争取高效率地将小事“消化”在楼栋内、网格里。瑞金新村小区12栋的楼栋长张焘发现住在高楼层的老年人爬楼时总是气喘吁吁,有的爬到一半干脆就地而坐,了解楼栋居民难处后,他及时将诉求反馈给瑞金新村社区党委,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规划,最后完成了12栋2张便民服务凳的安装,并将其推广至小区其他楼栋,截止目前已安装61张便民服务凳,受到新村居民的好评。
筑牢矛盾调处的“缓冲带”
网格纠纷调解是预防化解群众性矛盾纠纷的“隔离墙”“缓冲带”,楼栋长作为居民群众的身边人,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及公信度。瑞金路街道立足于发挥楼栋长人头熟、情况清的自身优势,把楼栋建设成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前沿阵地,真正实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网格。御河新村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期,因信息不对称,居民总体持观望状态。在社区宣传动员下,所在小区3名党员楼栋长带头签约,并积极协助网格员入户走访宣传项目更新计划,向居民讲解更新方案并及时收集反馈居民意见建议,保障了御河新村城市更新项目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