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淮区坚持夯实基础、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引领质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街口商务街区党委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红花街道党工委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深化思想武装,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
秦淮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秦淮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推进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新平台建设,擦亮“同乡共井”民族团结进步品牌,秦淮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党管武装、双拥、群团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街口商务街区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秦淮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22个,开发“红色秦淮”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名师名课,打造“红色秦淮”党性教育专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523个,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实干的强大动力。
聚焦中心大局,坚持以后继有人为导向抓好队伍培养
秦淮区立足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力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合格接班人,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推进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紧盯秦淮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近年来,通过公务员招录、军转干部接收、国企“名校优生”选聘等方式,储蓄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分近期使用、重点关注、中长期培养3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青苗库”,滚动培养、定期更新、优胜劣汰。实施一线墩苗锻炼,抽调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城市更新、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和吃劲岗位实践锻炼,安排104名年轻公务员到社区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实施年轻干部专项配备,年轻干部优先充实到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城建管理、街道板块等岗位任职,树立年轻干部在一线担当历练的鲜明导向。
做深做实干部专项考核。秦淮区健全完善专项工作“干部特别档案”,收集“正、负面清单”。
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坚持人才工程牵引,十八大以来,累计招引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24名。注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采取“一事一议”等政策支持,引入王泽山院士等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落地我区。创新行业人才集聚模式,打造网络文学谷、秦淮·非遗馆等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促成文化、“非遗”等行业人才集聚发展态势。聚焦“校友经济”发展,与驻区及周边大院大所共同打造南航创新湾区、南理工·秦淮数字经济创新湾区等一批优质载体,吸引高校校友企业入驻。在全市率先开展区级层面科技人才专员双向派驻,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多维度合作,落地一批“双一流”高校校友创新创业基地,累计促成高校57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筑牢基层堡垒,坚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做实社区治理
秦淮区现有104个社区,为切实建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前沿阵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秦淮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工作重点,探索走出一条老城善治之路。
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增效。深化推广“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和“双做双增”社区集成改革,赋予街道综合执法主体地位,将城管、水务、房产等8个领域274项行政处罚权,分批次移交街道集中行使。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管分局、安监站等力量,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秦淮区作为全省街道“三整合”改革示范点,召开全省现场会,红花街道被评为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推进社区“民生工作站”工作,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吹哨”,区、街道职能部门“报到”做法,帮助街道社区协调更多资源,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
建强基层治理工作力量。深入开展“实干为民再奋斗”行动,通过干好一批群众关心事、开好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推动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履职尽责。定期举办“社区书记讲坛”,安排优秀社区书记围绕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等主题分享交流经验,凝聚起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成立区物业行业党委,街道全部成立物业党总支,系统谋划、齐抓共管提升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采取市场化物业为主、国企物业兜底为辅、街道“物业服务中心”为补充的方式,推进全区556个老旧小(片)区实现基本物业管理全覆盖。
不断加大对业委会的政治引领力度,强化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履职全过程的指导监督,提升业委会为民服务履职能力。全区入选“红色物业”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8个。
赋能创新发展,坚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两个覆盖
近年来,秦淮区坚持“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提升“两新”领域党建工作质效,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提升覆盖质效。以商圈楼宇、重点园区为重点,秦淮区构建常态化摸排机制,建立完善的“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动态数据库,动态掌握“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底数,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动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应建尽建。
强化骨干培养。按照“条块联动、街道兜底”的原则,在12个街道和教育、司法等5个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党总支),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综合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专职副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建立起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先后成立伏健章党建工作室、李谊忠支部书记工作室,汇集新百集团党委书记朱爱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徐水兰等,组建商圈党建专家团,定期举办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书记沙龙”等活动,围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热点难点,开展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共同提升。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印发《关于加强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四级五专”专业化建设,2021年首批认证“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168人。
深化品牌建设。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秦淮区成立全省首个商圈党委——新街口商务街区党委,高标准建成新街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会同玄武、鼓楼成立新街口商圈党建联席会,整合辖区资源,不断放大“三区联动”工作效应。2021年,新街口商务街区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立秦淮硅巷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硅巷党建联盟,以项目为纽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8所、55所、金城集团等开展共驻共建。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依托新街口商圈打造“宁小蜂”广场,建设“1+1+104+X”“宁小蜂驿站”秦淮矩阵,绘制“宁小蜂驿站”秦淮全域地图,与高德地图合作,实现在线搜索,方便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工作者等,就近享受停驻休憩、手机充电、餐食加热等便捷服务。聚焦食药安全、医疗健康、职业技能、关爱直通等8个方面,实施“关爱有秦”系列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体需求,做好关爱服务。
未来,秦淮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目标,不断强化“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扎实推动全区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