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鼓楼区:多向发力让流动党员“身安家”“心归巢”
来源: 鼓楼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2-09-22  

为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鼓楼区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务实举措,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归巢”计划,提升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安家”又“安心”,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摸清底数,让流动党员“找到家”

聚焦解决“去向难掌握”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全面摸清流动党员人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引导党员向组织报到。依托“鼓楼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全区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在全区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站,张贴公开信,动态收集流动党员信息,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码”上找组织。

主动摸排流动党员。依托网格化管理,结合日常工作走访,发挥红色楼栋长、网格员作用,通过干部上门走访、物业联合排查、企业提供信息等方式,及时发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全面摸清辖区103名流动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流入时间等情况,及时更新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推动流动党员与组织“双向奔赴”。

建强阵地,让流动党员“安好家”

聚焦解决“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突出问题,整合全区党群服务中心、宁小蜂驿站等阵地资源,打造流动党员驿站,建强流动党员的学习阵地、活动阵地、宣传阵地和问需阵地。

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流动党员管理、活动开展、服务培训、图书阅览等制度,建立“一本一台账”,即党员征求意见本、党员信息台账,随时掌握流动党员信息及活动开展、工作运行情况,及时收集处理党员反馈问题建议。

夯实暖“新”基础。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工作在“云”上、奔跑在路上的特点,阵地配备休息、学习、活动设施,免费提供防疫物资、手机充电、急救药品、茶水、休憩等应急便民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冬可取暖、夏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打造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的温馨港湾。

丰富组织生活。线下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发挥组织生活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作用。线上针对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鼓楼党建公众号等平台“配餐送学”,发放党员教育“学习包”,打造“指尖上的党校”,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

做优服务,让流动党员“爱上家”

聚焦解决“作用难发挥”突出问题,打出“关心关爱”“技能培训”“鼓励激励”组合拳,引导流动党员“异地亮身份、他乡显担当”。

加强关爱帮扶。动态掌握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重点人群信息,定期上门走访慰问,传递党组织的温暖。为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整合未成年人关护中心、高等院校等资源,联合开发专题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类别课程,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爱心暑托班送到流动党员“家门口”,帮助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举办爱心暑托班、夏令营10余场次,惠及160余人。

促进技能提升。精准匹配群体需求,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应急救护、卫生防疫等公益培训,分期组织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等职业技能培训、竞赛。金陵汇街区党委打造“党群服务平台”“企业合作平台”“员工活动平台”三大阵地平台,塑造“汇思想、汇发展、汇生活、汇公益”系列活动品牌,为商圈流动党员学习成长、职业发展搭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汇聚党员成长动能。

强化作用发挥。打造一批“流动党员先锋岗”“流动党员服务区”,组织流动党员根据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活动,鼓励以“捎带手”“随手拍”等方式,在突发预警事件、社情民意传达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融入基层治理日常。江东街道组建“江··服”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走街串巷”“上门入户”工作优势,打造“随手拍”“反诈骑士”“食安卫士”等城市治理微项目。强化表彰激励,对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志愿活动表现突出党员予以表彰,优先享受子女“四点半”课堂、公益夏令营等服务,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