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六个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之一是“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提升治理效能,主抓手是夯实“基层之治”。
着眼“治未病”,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建邺区南苑街道对300—500户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网格进行细化,以每100户左右为“微网格”单元,配备1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和若干来自本小区、本楼栋的微网格员,推动“单一劳动关系”向契约管理下的“多元劳动关系”转变、“固定工作时间”向责任清单下的“弹性工作时间”转变。
“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将发现问题的‘神经末梢’植得更深,解决问题的‘毛细血管’织得更密。”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郭震环说,对照南京市委“十项举措”“强力工程”部署,对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要求,对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着力构建“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听民意,从“碎片化”到“全覆盖”
“10栋603室的房子最近卖掉了。”“8栋1单元车库渗水”……8月1日上午9时许,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身穿蓝马甲的微网格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上周“责任田”里的“大事小情”。
“最近天气热,网格里的独居空巢老人都上门看过了吗?”“上周居民反映的楼道杂物,有没有清理?”庐山社区党委书记车卫玲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下微网格员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
问题千头万绪而社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当下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以庐山社区为例,辖区人口超1.2万人,却仅有社工12人,因承担疫情防控、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等诸多任务,多数社工被事务性工作“困”在办公室,难有精力深入小区、走进网格,导致社区与居民联系得不紧,社情民意了解得不清。
破题“网格空心化”,南苑街道以庐山社区为试点,调整网格、打破界限,配齐配强微网格员,并承担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5类10项”正面工作清单,执行“不统一时间、不固定点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弹性工作制。机关退休人员、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微网格员队伍成为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触达居民。
织密“精网微格”,南苑辖区有了一系列“微变化”——
社情民意更畅通了。在兴宏园小区微网格员靖宽华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责任田”的动态,谁家搬走了、哪户漏水了、楼栋近期什么情况,全部摸得一清二楚。庐山社区每周一以小区为单位召开微网格员例会,集中汇总收集的情况、发现的问题,社区网格员初审,网格长审定并协调处置,非职能范畴的提交街道、区相关部门处理,社情民意搜集从碎片化变为全覆盖,数据处理形成了“采集、上报、处置、考核”的工作闭环。
人员底数更清楚了。“实行‘微网格’治理以来,我们对辖区居民家庭全部走访了一遍,微网格员每周动态更新、每季度全覆盖,生小孩的、搬家的、出租的,只要发现,随时和专职网格员调整。”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文龙说,底数摸清了,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在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中,庐山在全区率先达标。
管理对象变成了治理力量。兴宏园小区居民金汉珍过去经常帮社区“挑刺”,因热心公共事务吸纳为微网格员后,成了居民与社区的“连心桥”。随着试点工作不断深入,人大议政代表、“五老”志愿者、政法网格员等广泛参与到“微网格”治理中。
解难题,从“看急诊”到“治未病”
近日,靖宽华在走访时了解到,小区4栋两户人家因空调漏水产生争执。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长达3小时、连续近十趟奔走后,终于解开了两人心结。
“问题早发现、需求早了解,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矛盾早化解。”车卫玲说,以往基层社会治理普遍“看急诊”“打地鼠”,哪个问题先冒出来就打哪个,哪个事情最紧急就先处理哪个。在庐山社区,微网格员就是居民的邻居、熟人,双方充分信任,矛盾还在萌芽状态时就能快速处置、高效反映,从而实现安全稳定“治未病”。未来,社区所有小区都将利用物业办公用房打造微网格工作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在南苑街道党工委看来,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充实“微网格”力量,必须激活基层治理中的每一个细胞。街道创新推出马大姐工作室、老朱福馨工作室等基层调解示范品牌,依托南苑派出所和交警四大队“警格+网格”融合治理2.0版,与区保安公司签约共建“平安联盟”24小时巡防,邀请政法网格员、下沉机关干部、法律顾问进社区、入网格,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把矛盾问题吸附在基层、解决在属地。
微网格员不仅是化解矛盾的重要力量,还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补充。刘文龙介绍,今年疫情期间,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外地来宁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时,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都是直接联系微网格员。社工需要8小时坐班,微网格员不固定点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随时随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网格力量充实了,社区有了更多精力开展个性化服务。针对商品房小区年轻人多、孩子多,庐山社区7月举行了“清凉一夏 泳池泡泡趴”,吸引众多年轻家长和孩子参与到酣畅淋漓的泡泡狂欢中。在一次次活动中,居民与社区、居民相互之间有了更多交流,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变成了熟人,睦邻友好社区有了现实模样。
办实事,从“独奏曲”到“大合唱”
创新“微网格”治理,南苑街道有基础、有需求。
看治理基础,从2020年南京第一例聚集性疫情,到2021年两个小区封闭管理,在疫情大战大考中,南苑居民“睦邻”共助、干群深度融合、社会黏性增强,基层治理创新有了厚实土壤。
看街情实际,南苑位于建邺老城向新城的过渡地带,街道居民构成多元,治理情况复杂、任务繁重,亟需创新治理模式,融入多元力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南苑是建邺区委研究确定的贯彻落实南京市委“十项举措”“强力工程”试点单位。为全区乃至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探路,进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是全街上下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近日,南京持续高温天气,每天中午前后,辖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都会到庐山社区“宁小蜂”驿站吹吹空调歇个脚。让人意外的是,驿站内所有设施全部由辖区单位捐赠而来。
这是庐山社区整合专属网格资源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南苑以庐山为试点社区,一个关键因素是辖区省、市机关单位、非公企业资源丰富。持续推进“微网格”治理走深走实,社区从“联”字做文章,在“融”字下功夫,为民服务从社区“独奏”变为区域“合唱”——
策划“微项目”,与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签订为期三年的“科普服务进社区”;打造“微载体”,与区发改委共建“桂香园”教育实践基地;参与“微志愿”,疫情防控期间,多家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小区门岗登记、测量体温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能靠社区单打独斗,更要搭建街与企、社与企、企与企间的互动平台。”车卫玲说。
当下,南苑街道正在凤凰文化广场建立专属网格工作站,结合楼宇党建推动“支部建在格上”;建立联合党支部,推行支部委员和“楼委会”交叉任职。未来,街道还将分步探索专属网格力量参与综合网格治理、做强综合网格反哺专属网格有效路径,实现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互融共促、协同提升。
南京市社科院专家评价,以“微网格”撬动“微治理”,以“微治理”共创大平安,织密“精网微格”的“南苑实践”充分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蹚出了一条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