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雨花台区:“暖蜂”行动,带动商圈别样“红”
来源: 雨花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2-07-07  

晚上9时许,外卖小哥潘强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租住的屋子里,从早上7点出门,他一天能配送约70单,在同行里时常名列前茅,是大家熟知的勤劳“小蜜蜂”。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从白天到黑夜,这些人群奔流不息,为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的人气与活力。

暖蜂”吹向铁心桥。依托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项目,铁心桥街道党工委创新成立“暖蜂行动”党支部、打造“宁小蜂”商圈驿站,着力推进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党建、深服务”的区域化共建模式更加立体,商圈党建越“荟”越圆,街道不断以高效高质长效服务,推动商圈繁荣、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驿站“2.0”,集成服务“宁小蜂”

6年前,潘强从老家四川来到南京,几经辗转后在铁心桥街道当起了外卖小哥。在他看来,这里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街道辖区内紧密汇集了雨花客厅、楚翘城、世茂52+、宜悦城等成熟商业综合体,有比别的地方更多的外卖配送订单。这些年来,潘强明显感觉到这片区域的企业和人流更加密集。

一天接着一天连轴转,潘强就怕挤不出时间吃饭,“只能把车停在路边,简单吃几口零食”。去年底,铁心桥街道党工委在雨花客厅启用首个“宁小蜂”商圈驿站,他是最早的体验者之一。累了能歇脚、闲时能充电、饿了能泡面……潘强感慨,“这是实实在在想到了我们这群人。”

630日,世茂52+的“宁小蜂”商圈驿站亮相,各个驿站自此全面升级,提供集成服务的驿站“2.0”版本上线。以“红色”驿站为堡垒,南京市红十字会资源下沉,雨花“中心荟”商圈首个红十字会揭牌,并建立红十字专项博爱资金;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八大队联合尹西社区党委,在驿站实施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一社区一案例”行动,成立“宁小蜂”交通安全志愿服务队;“宁新相伴”新就业群体子女夏令营热潮,正弥散到整个街道,暑期子女教育托管问题找到了“最优解”……

多方资源集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色”驿站“朋友圈”越扩越大。围绕雨花“中心荟”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及各服务驿站平台,铁心桥街道党工委把落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宁小蜂”可通过驿站,享受到无差别“打包”送出的医疗教育、休闲文娱等资源。繁忙的“小蜜蜂”真正实现了有驿可歇、有站可换。

不只是驿站,街道党工委以雨花“中心荟”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建设了雨花客厅、世茂52+、楚翘城、宜悦城等4个党群服务站,外延至周边社区、双创服务中心等N个活动驿点,形成开放共享的“1+4+N”服务阵地。让潘强更为感动的是,这位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在外地也找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转换角色,争当基层排头兵

一项数据正在持续攀升——目前,铁心桥街道以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为主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有千余人,其中外地流动人口超七成。如何有效提升他们的融入感,引导、用好这股新生力量,壮大基层社会治理队伍?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走访调研,摸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底数和困难诉求,引导“新身份”转变,带动“新力量”生根。

外卖小哥冯亮多了一个头衔。71日,铁心社区党委组织“宁小蜂”成立应急救护先锋队,冯亮光荣成为其中一名队员。当天,他就在雨花台区红十字会专业人员指导下,上了一堂现场应急救护演练。去年夏天,冯亮在送单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晕倒在路边,便立即停车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于不懂应急救护方法,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他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从徐州来南京3年多,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带来的温暖,也要为这片土地发光发热。”冯亮早早便在心里埋下这颗“种子”,“我们每天穿街过巷,有很大的应急潜力,应该要主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街道党工委以雨花“中心荟”商圈党总支为引领,依托“暖蜂行动”党支部红色堡垒,区、街道、社区联合发力,党群服务中心全面统筹,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尹西社区,潘强成了交通安全“形象代言人”,除了配送中遵守交通规则,他还经常受邀给新进骑手讲讲安全课,一句“安全大过天”传遍配送团队。

党建带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正越积越广,反哺基层社会治理。629日,韵达快递小哥刑长飞在配送过程中,发现定坊社区一小区保安在执勤时未佩戴口罩,他立即反馈到社区,及时促进了此事整改。商圈内不少商户、住户发现,过去管理混乱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竟慢慢转变为秩序井然的基层治理排头兵。

同心集“荟”,商圈发展一片红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成为铁心桥街道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街道4家商业综合体集聚了400多家商户,街道还有700多家科技企业、58家驻街单位,汇聚了10多万软件人才,既集中了大量早期安置保障房,又地处中国(南京)软件谷核心区。铁心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勇认为,庞大且多元的需求在此汇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顶在了最前线,牵动着整个商圈越发红火。

2019年,街道创新打造雨花“中心荟”商圈党建品牌,用这只“筐”,把不同主体组织起来,将多元需求都“装”进去,成为雨花党建“红色矩阵”中的重要一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正融入其中。着眼于更高站位,雨花“中心荟”的内涵还在持续丰富。

区街搭台、部门出力、支部行动、党员亮相,大党建带动起深服务。上午10时,雨花客厅刚打开门,商管工作人员于伟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他也是铁心社区新聘不久的“红管家”。日常楼宇走访,惠企政策送达,社企关系沟通……于伟笃定了一个工作目标:为商圈繁荣发展服务。一个党建引领、多核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良好“楼宇生态圈”正在形成。

商圈资源在此“汇”集,科技企业在此“慧”聚,群众需求在此“惠”享。雨花“中心荟”商圈党总支发动商圈党员志愿者走访企业,多个党支部开通“为民解忧”专线、建议投诉现场受理点,集中力量听民声、察民意,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红色楼栋长”亮身份、解民忧,商圈首个红十字会揭牌落地,党建“同心圆”越“荟”越大,过去的“吐槽大会”,也变成“感谢大会”。

红色”驿站提供集成服务,“红色”支部引领融合治理,“双红”引擎,“荟”出金色商圈治理新画卷。赵勇说,借力“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注重“软环境”塑造和“暖实力”提升,商圈治理成为集体目标,对手变帮手、被动变主动、看法变办法,商圈管理服务实现精准化、精细化。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