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仙林街道走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
——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解码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6-22  

618日下午1点半,一辆黄色大巴稳稳停在栖霞区文澜路东方天郡小区门口。烈日下,仙林街道党政办32岁的网格员刘晓晨,迎来了70岁的居民李年生,递上一瓶矿泉水后,刘晓晨说:“您慢点,我扶您上车。”

他俩将前往仙鹤片区北部中学的疫苗接种点,为老人接种第三针疫苗。而李年生,已是刘晓晨近半个月来“一对一保驾护航”的第24位老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无数“刘晓晨”践行的“仙林工作法”,用真情真心、真抓实干,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529日,央视《新闻联播》“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栏目,以《仙林街道:“小网格”绘就“同心圆”》为题,报道了仙林街道“枫桥经验”城市版的生动实践。

12载磨一剑,在仙林街道,“干部沉下去、倾心解民忧”,已成为融入干群骨髓、铭刻进血脉的红色基因密码。

仙林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组部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加强总结推广;省委专门发文部署,南京将以此为契机,拓展“仙林经验”的丰富内涵,推动全市101个街道、589个社区党组织制定对标提升计划,力促“盆景”变“风景”。

赓续“枫桥经验”,擘画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第5期《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回望岁月深处,追溯红色传承。

1963年,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被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去做”。

时光流逝47年,“枫桥经验”依然是基层治理的“传家宝”“压舱石”。

仙林街道,前身是仙林农牧场,2004年拆迁改制后成立街道。辖区内共有12所高校、40个居民小区、2668个驻街单位,28万人口。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社会矛盾众多、治理难度极大……2010年起,仙林街道被“问题”倒逼着,开始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

“把仙林的10个社区划分为90个综合网格、195个专属网格,2668个驻街单位全部纳入其中,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下到网格,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优化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全覆盖到每个单位、小区、工地、五小行业。”“通过走访服务、八方议事、星级评比等,让业主、物业、开发商坐在一条板凳上,有事商量着办,齐心协力解难题……”

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的带领下,街道干部、社区党员、驻街单位、居民志愿者“拧成一股绳”,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股劲、一起拼一定赢。“仙林要赓续‘枫桥经验’,擘画幸福家园。”孙金娣如是说,如实做,一干就是12年。

12年来,街道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动态掌握群众需求。每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党员干部直达一线,先后完成了餐饮油烟整治、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等30个攻坚项目,办成了一件件暖民心实事。

抽调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网格人员,成立“解心锁”服务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上门倾听,跟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想办法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说服工作。街道已连续12年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问题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去年岁末,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学习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经验做法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通知》指出,作为我省城市基层党建的先进典型,仙林街道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网格党建为抓手、下沉服务为手段、共驻共建为基础、党群联动为动力,走出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基层党建生动范例。

2016年,仙林街道工委荣获中共中央首次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张闪闪发光的证书,至今仍高高悬挂在街道办事处大门外和一楼大厅里,激励着仙林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深耕“基层善治”,践行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去年春天,仙林街道“邀约”18个市级民生部门,“党史学习会”叠加“问题交办会”,集中前往仙林新村(北区)、仙鹤公寓小区等地,现场查看群众反映的餐饮油烟、电线“蜘蛛网”等问题。

调研后,每个民生部门负责人的面前,都摆上了一份街道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清单”。“我们已将‘蜘蛛网’拍照回传,开展核查。”国网江苏电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江苏有线等相关负责人“现场办公”,仙林街道随即“约定”:“明天下午,我们再到现场集结,立行立改。”

57天,仙林新村(北区)弱电下地工程正式开工。67天,强电下地工程启动,“七一”前项目全面竣工。居民志愿者刘化龙感慨道:“这是仙林的‘办事模样’,更是南京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

仙林街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五个一工作法”兑现得成色十足——“一面旗”强化政治引领,“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一线法”推动干部下沉,“一家亲”汇聚区域资源,“一条心”党群联动共治,解决了干部懒散、群众松散、资源分散等问题,形成了“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生动局面。

大成名店的整修改造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已建成运营18年的商业综合体,线路老化、燃气隐患、餐饮油烟污染比比皆是。去年,街道决定对其进行彻底改造,但改造意味着暂时停业,不少商户不愿配合。

为了不引发新的矛盾,仙林街道成立专班,包片网格员挨户征求意见,最多的一户上门沟通了46次。一遍遍解释,一次次修正,施工方案历经十多次调整终于敲定。

在国网江苏电力、银城物业、长江都市设计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如今大成名店的93家店铺焕然一新。“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这其中的艰辛说不完,而最终的成果也享不尽。”参与大成名店整修的网格员自豪不已。

617日,栖霞区首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在仙林亚东地铁商业街成立,由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民警轮值运行,提供身份证办理、业务咨询、应急救助、爱心捐赠、读书休息等服务,并设置了快递小哥休息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街道宣传委员殷明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以人民为中心,仙林上下始终在“问”与“答”上绘就“最美篇章”。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仙林街道,这个2015年南京首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街道,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

勠力“丹心向党”,诠释使命担当

“重来一遍,要拿出精气神!”这两天,家住听泉山庄的居民志愿者张贯雄,正组织大家进行《喜迎二十大,阔步向未来》主题演出的彩排,为71日即将举行的仙林街道党群大会忙碌着。

每年的“七一”大会,是仙林的一大盛事。77岁的张贯雄为了创作,常常熬到深夜。“我是个党龄55年的老党员了,把志愿服务投入到宣传工作中,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张贯雄说,大会还将表彰一批最美网格员、最美信访矛盾化解员、最美党员、最美志愿者、最美商业街区、最美建筑工地等,“丹心向党,是我创作节目最重要内容。”

12载如一日,组织就在身边、党旗就在眼前。28万仙林人,共筑党建引领下的“红色风景线”。

“街道一直关心帮助学校,雨污分流、水治理、食堂安全、油烟整治,街道都当成自己的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邢益军说,他被“仙林精神”所感召,加入了共建仙林这个“大家庭”。

在街道帮助下,学校内不仅水治理成效明显、环境得到改善,食堂内的油烟整治也十分到位。如今,学校食堂内每一个角落都装上了监控,可进行实时监测与及时预警……这些成果,在邢益军眼中,都少不了街道的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该校有物业、保安、公寓管理、保洁等后勤服务人员近700人,其中超过200人为仙林本地居民。街道不仅联动高校解决居民就业难题,还专门成立同心圆物业、劳务、家政公司,并与驻街高校、上市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家政、月嫂、护工等居民就业技能培训、招聘和劳务输出,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一个党员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学校与街道‘无缝链接’,就是要让战斗堡垒连点成片,筑牢红色基石,倾心为民服务。”有着17年党龄的邢益军,是仙林街道近万名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一条心”,才有了今天的仙林。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孙金娣每次参加重要会议返回仙林后,都要第一时间召开宣讲会,传达最新精神,明确落实举措。2021年,她又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在央视1套《榜样6》和央视12套《榜样的力量》播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对今天的共产党员来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仙林街道推动党员干部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才有了如今的幸福仙林。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