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员报到!”“社区党员报到!”“项目党员报到!”5月17日上午,南京尤家凹市政配套工程项目部联合赛虹桥街道举行“建功赛虹党旗红”党建联建活动。活动现场,赛虹桥街道机关党总支、小行社区党委与中铁四局尤家凹项目党支部进行党建共建授牌,并签订党建联建协议。
立足主阵地,完善新格局
以“微立方”为主阵地,赛虹桥“红色朋友圈”又添新成员。这是赛虹桥街道贯彻落实基层治理“十项举措”的具体实践,也是街道探索机关、社区、企业三方党建联合共建的良好开端。
赛虹桥街道地处三区交界处,基础设施、城市面貌、功能品质相对薄弱。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唯有把区域“富矿”充分挖掘出来,才能炼成高质量发展的一把“好钢”,而基层党建,正是那面凝心聚力的“旗帜”。
从赛虹桥社区“商圈党建”到长虹路社区“一家亲·红石榴”党建联盟,再到安德门社区“红色驿站”。以“雨花赛红”书记项目为统领,“一支部一特色”提炼塑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融互通、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格局初步成型。
踏上新征程,迎来新挑战
随着大市场集群搬迁,赛虹桥街道打开发展新空间。梳理2022年街道人代会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尤家凹3号、长虹路片区一期、中华新村、集合村95号四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力争今年完成长虹路片区一期工企、居民户征收……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必须进一步发挥党建“主心骨”作用,把工作统起来,把力量聚起来!
位于小行社区区域内的南京尤家凹市政配套工程,屡屡尝到“统”和“聚”的甜头。
早在立项之初,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便提前介入,协调征地搬迁,代办审批手续。施工过程中,项目在人员安全管理、原材料运输消杀等方面状况频现,仅靠自身力量实在有些捉襟见肘。“悠关民生、悠关发展,我们必定全力以赴!”小行社区党委书记谈宁说道。街、社两级坚持党建共抓共促,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多元化、精准化帮扶,协力保障项目如期顺利推进。目前,该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规划一路明挖隧道首段底板混凝土已一次性浇筑完成。
去年底,项目方主动找到小行社区,为困难家庭送上爱心帮扶。疫情期间,工地青年党员组团支援社区核酸检测点位,一轮都不曾落下。
促资源共享,聚发展合力
“协议是今天签订的,但共建已持续两年”。中铁四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分公司总经理谭小军说,中铁四局二公司始终坚持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早在项目进场之际,就直接把党支部建在了工地上,这与赛虹桥街道“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以此次“三方牵手”为契机,加快将政治优势凝聚成发展合力,用优势互补促资源共享,以互融互通助共同发展,强劲释放“1+1>2”的叠加效应。
“微立方”搭台,“党旗红”飘扬。一方面,街道党员、社区党员向项目报到,加强协调联动,依法合规办事,切实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另一方面,项目党员向街道、社区报到,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共建共治共享”,其中“共”是建、治、享的前提,是对政府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良好局面提出的客观要求。赛虹桥探索的“微立方”品牌,正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突破、新尝试。
另一难点在于,如何真正发动项目党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赛虹桥街道划定“专属网格责任田”,发放“一日网格工作证”,将街道党员、社区党员与项目党员编组结对,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安全生产、综治反电诈等工作。仅一周时间,20余名项目青年党员争相“进格”“领证”。
今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踏上“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新赛道,锚定“坚持宜居与宜业并进、生态同人文共续,让赛虹发展势如长虹”的新愿景,赛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戴俊表示,深化“雨花赛红”党建品牌功能内涵,打造政企合作“微立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以高质量党建驱动高质量发展,赛虹桥有鲜活实践,也有创新做法。聚焦基层治理,赛虹桥街道绘制“党建地标图”,通过“红色网格”“红色物业”“红色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做好精细服务;针对党员教育,建立“红色分类册”,精准吸纳在职党员、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及退休党员,为街道发展和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围绕“一支一特”,丰富“党建品牌墙”,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