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两在两同”建新功 | 南京市委办公厅青年党员组建抗疫突击队——为封控区居民服务 抢着“上岗”值勤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03  

826日上午,支援江宁区禄口街道陈巷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市委办公厅党员志愿者储诚发、孙发翔、王振宇结束了集中隔离,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从85日正式进驻,再到820日离开封控区,市委办公厅3名党员志愿者在封控区内坚守了15天。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后,市委办公厅第一时间派出30多名青年骨干,组成青年突击队,下沉禄口街道陈巷村、主城老旧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青年担当。

83日晚上10点多,正在单位加班的储诚发接到了即将前往江宁区禄口街道支援的通知。因为还要连夜处理手头重要工作,来不及回家,储诚发电话中告诉妻子准备几件衣服。我只说是去值班,她刚做完淋巴结切除手术,怕她担心,影响恢复。他告诉记者。

陈巷村与禄口机场紧挨着,机场从业人员多、老年居民多,社区防疫条件薄弱。进入社区后,突击队员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村情调研。在这样一个涉空关联强、人口结构特殊的典型农业村,必须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方能事半功倍。

就医购药是民生大事,陈巷村当时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所有居家村民就医购药诉求,根本忙不过来。孙发翔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调研,将群众用药需求分为救命药、急用药、常用药,分别帮助其建立台账,用红色、黄色、绿色标注,根据需求电话沟通,制定采购配送方案。他们还创新设计了温馨用药卡通便利贴,提醒村民用药量以及下次预约时间。通过这一系列暖心举措,突击队员们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村工作人员和队员们的配合也日渐紧密。

中午最热最晒的一班岗让给我”“我家里没有负担,谁有困难、紧急情况我都可以顶上”……在人流和车流量最大的玄武区百子亭6号点位,市委办公厅的青年党员抢着上岗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无物业老旧小区更是社区防控的重中之重。疫情发生后,市委办公厅及时科学调配了30余名青年党员,组建成青年突击队全面下沉,在富贵山、百子亭、北安门、胜太路等老旧小区,把卡点值勤、物资分发、人员摸排、社区巡查这些平凡却又重要的工作重复做了30多天。

这比在健身房的运动量要大多了,既能服务居民,又能锻炼身体,我正乐在其中呢!青年党员孟庆静告诉记者,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扫楼摸排。爬楼、核对居民信息、发放防疫宣传单,摸排一栋楼少说也要40分钟,而他负责的小区共有6个单元,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摸排任务,他每次都是一口气先爬到楼顶,然后从上往下挨家挨户敲门沟通。一件红马甲,一个口罩,一个工作牌,一沓排查表,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流动屏障

市委办公厅统战群工处、农村处进驻机场工作组的青年党员们,多轮次开展电话抽样调查,了解掌握机场集中隔离人员身心状况和困难需求,就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形成报告、提出建议。为解决问题,大家细致精准地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疏导情绪、解决困难,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精度。

720日晚,市委办公厅法规室副主任朱云龙第一时间随队进驻应急指挥部,与4名同事一道撰写各类综合文稿。他们一头扎进紧张密集的文电、纷至沓来的信息、面广量大的数据中,开始了一个多月连轴转”“白加黑的紧张案头工作。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他们戏称自己的三件套笔记本”“眼药水黑眼圈。和他们一样,市委办公厅还有许多青年同志昼夜无休地奋战在信息统筹、督查督办、运转保障等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以另一种默默坚守方式,倾情投入抗疫阻击战。819日上午,江宁区禄口街道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这一消息传出,大家都为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感到自豪。

疫情发生后,市委办公厅打破处室界限、集中优势兵力,将30余名“85青年同志充实到指挥部各支战斗队伍当中,有执笔战疫的文字骨干,有连轴运转的保障力量,有临危受命的协调团队,和全市所有的志愿者一起,汇聚起众志成城的抗疫防火墙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