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员,我们不上,谁上?”这是奋战在高淳抗疫一线党员们发自内心的声音。禄口机场突发疫情以来,高淳区广大党员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严格落实出入管控、防疫消杀等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听取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用责任与担当在战“疫”一线竖起了一面面旗帜。
机关党员奋战“疫”线,轻易不下“火线”
昨天中午11点半,高淳区银林山庄集中隔离点,“点位长”夏鸣正在为隔离人员分餐,此时电话响起,正在隔离的一名孕妇反映身体不适。来不及拿上自己的盒饭,夏鸣赶忙联系妇产科医生“上门服务”。
这样的忙碌场景,在集中隔离点已是常态。自担任银林山庄集中隔离点“点位长”以来,夏鸣就“长”在了隔离点上。核实每位隔离人员的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无误;查看隔离人员体温测量结果,了解是否有发烧、咳嗽症状;安抚隔离人员情绪,及时满足他们合理诉求……每天他带领着52人的工作团队,协调处理各项事务,为隔离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银林山庄有上百名集中隔离人员,要操心的事真不少。有一位孕妇即将临盆,我们专门请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全程照料;有个小姑娘在隔离期间出现抑郁倾向,情绪激动、绝食,我们请来心理医生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夏鸣说。
今年57岁的夏鸣是高淳区文旅局一名党员干部,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担任集中隔离点“点位长”,冲锋在抗疫一线。这20多天来,夏鸣没回过一次家,痛风病发作,疼得他整夜无法入眠,半个月瘦了8斤,即便如此,他也从没抱怨过一句,“能为大家多做点事,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再辛苦都值得!”
吃住都在卡点,守好南京“南大门”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8月19日上午,在S269固城离宁查验点,固城交警中队中队长李鹏飞戴着口罩、面罩和橡胶手套,认真检查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相关证明。高速路面上热气蒸腾,李鹏飞脸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滴。“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一天换三套衣服都不行。”他笑着说。
高淳是南京“南大门”,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共设置1个离苏查验点、7个离宁查验点、1个水上交通离宁查验点、1个宁高新通道健康码查验点以及2个水路疫情防控查验点。S269固城离宁查验点设在省道S269花山马家垄与狸桥交界处,是江苏与安徽的“跨省大门”。
自7月25日7时设卡以来,李鹏飞和其他6名工作人员一起,24小时坚守查验点,严把跨省大门。S269固城离宁查验点车流量、人流量较大,每天通行车辆约2500辆、人员3000人次,平均一小时100多辆车,是高淳其他离宁查验点的3—4倍,把守任务较为艰巨,李鹏飞一刻都不敢松懈。
吃住都在卡点,让李鹏飞无法回家照看妻子和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每次微信视频时,孩子们都要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心里觉得愧疚,但这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带头做好表率。”他说。
老党员夫妻“白加黑”,携手助力疫情防控
一个党员一面旗,唤起群众千百万。此次疫情以来,高淳广大基层党员纷纷争做抗疫急先锋,一封封请战书、一句句铿锵誓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担当。
今年67岁的孙苏华和68岁的马爱华是淳溪街道大桥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去年,两人主动报名社区网格员,作为“同事”一起服务第8号网格里的314户辖区居民。疫情发生后,“闲”不住的夫妻俩马上报名成为志愿者,开启“白加黑”模式,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高淳大市场是高淳区最大的建材市场,平日里来往人流量很大,7月21日起,社区专门在这里设置了一处防控卡口,并安排志愿者轮流值守。接到任务后,马爱华迅速到岗,从上午7点半到下午6点,她一直坚守卡口,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查验苏康码,对外来车辆做好信息登记。因为天气炎热,她身上的衣服常常处于“湿了干、干了湿”的状态。
另一边,孙苏华也没有闲着。7月21日下午3点,接到社区要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孙苏华熟练地穿上红马甲、戴上口罩,迅速赶到淳溪中心小学核酸检测点,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护、人员信息登记、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他又主动申请来到大市场,负责晚上6点到次日凌晨2点的夜间卡口值守工作。就这样,夫妻俩一个白班、一个晚班,齐心协力守护着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高淳区全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战斗优势,全区115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疫情期间,高淳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累计8000余名党员深入一线社区,深入前沿检测点、查验点,参与疫情防控,“现场就是战场,党员都是战士”成为他们面对疫情最响亮的回答,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