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正当时,奋斗正青春。我们聚焦南京各行各业青年才俊,看科研人才勇担使命,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聆听高校学子心声,看他们如何茁壮成长;关注医疗与海归创业人才,看他们如何钻研前沿技术实现创业梦想……在南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青年人都用行动书写着人生华章,奏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强音。
研在南京:丰富资源为科研注入活力
沈泽是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天线工程师,是一名青年科技人才、省第六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目前正从事6G太赫兹可重构表面的相关研究,该技术将助力于6G通信的发展。
“我在实验室工作一年半了。”沈泽是南京人,他说南京这座城市十分注重科技创新,而紫金山实验室是一个省市区共同重点打造的创新性研发平台,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人生舞台。今年1月4日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隆重发布了紫金山实验室重大原始创新成果——360~430GH太赫兹1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沈泽感到,投身这样的尖端技术研发事业,他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所发挥。“希望有更多人才来南京,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好。”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对我们开展科研很有帮助,南京人也很宽容大度,城市氛围好。”王群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教授,也是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老家在苏州的他如今已成为一名“新南京人”。近年来,他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深耕低碳经济与管理领域,面向“双碳”目标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参与了南京市节能减排指标的分解、南京江北新区碳中和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作为首席专家,他承担国家“碳中和”相关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开创节能减碳一体化靶向决策方法,引领国际学术前沿。
“南京交通方便,经济发展前景好,目前我带的博士生也基本都留在南京就业创业,希望大家早点来这里安家。”王群伟说。
学在南京:为青年人才发展搭好舞台
近日,第十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正在报名中,来自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高爽正在和同学们筹备参赛项目。
大学四年,老家在四川成都的高爽多次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国家级银奖。“多次参赛培养了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给了我很多锻炼机会,南京给我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好舞台。”如今,高爽已作为负责人申报东大科技园微型科创空间,预计2022年底成立公司。
来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李靖怡,是成长于青海的江苏徐州人。统筹出台住房租赁补贴、“我的南京”APP大学生版设立专区切实解决大学生现实困难……南京的深厚人文底蕴以及一系列暖心举措,让李靖怡对这座充满烟火气、人情味的城市倍感热爱。如今研究生毕业在即,李靖怡已被南京金陵中学录取,成为一名心理老师。“未来,我还将与这座城市同成长共进步。”李靖怡说。
医在南京:医疗医药行业蒸蒸日上
“南京,拥有一大批院士、众多国家级研发平台和一批大院大所,这里有更广阔的舞台。”2010年,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毕业,胡志亮选择在南京开启了一段感染病科研之旅。
从入职南京市第二医院,到入选省“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重点人才,再到多次参与南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救治工作,胡志亮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从就业到安家,在这里的十余年,能够明显感觉到南京人才政策正逐步优化。”胡志亮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有理想、有闯劲的青年人才汇集南京,带动感染病科创新发展,共同建设“健康南京”。
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南京已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涵盖原料设备、生物医药制备、生物医药应用三个环节。4月25日上午,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
孙红艳是集萃药康研发副总监,她们团队目前主要从事以创新型动物模型为核心的临床前一站式药物筛选服务,赋能创新生物药研发。她说在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南京特别是江北新区具有非常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结构,相关技术创新企业多且发展水平较高,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多。同时,南京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从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端人才,分层次分结构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且不断持续优化,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人才聚集效应,未来期待更多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选择扎根南京发展。
创在南京:政策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我们深刻感觉到江北新区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对人才的那份渴求。在对比全国20多家园区之后,因为完善的设备支持,以及南京求贤若渴的诚意,南京生物医药谷这片热土打动了我和我们的创业团队。”世和基因CEO邵阳说,2012年他和团队决定从加拿大回国创业,辗转国内20多个城市,经过一次和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的深入沟通,最终公司在2013年正式落户于此。
世和基因主要致力于应用高通量测序与液态活检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个性化临床分子诊断解决方案,目前产品线涵盖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多个方面,从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精准用药、动态检测及免疫治疗扩充到利用液态活检技术将癌症疾病关口前移,研发出利用血液检测为健康人提供肿瘤早筛的健康管理手段。
“在刚落户南京的时候,江北新区就给了我们1000平方米研发办公楼两年免租、第三年租金减半的政策,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邵阳说,未来公司将会在南京江北新区继续深耕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造福更多患者。
开车时不再低头看导航,直接在挡风玻璃上就可以看到行车信息……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是少数专注于研发下一代AR-HUD的国内初创团队。
“我们的项目和车打交道比较多,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比较齐全,同时项目选择落户南京,也主要得益于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CEO邓远博说。
去年,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的邓远博凭借“睿维视智能HUD”项目,斩获“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市区两级资金扶持150余万元,这笔资金也成为邓远博创业的金融“活水”。“在创业孵化的政策环境、区域环境与科研环境上,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邓远博说,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也助力创业团队快速发展。如今,公司员工以及团队整体到位,邓远博感觉到公司已逐步走上正轨,并正按照规划快速发展。
未来,南京将以更开放的格局、更务实的举措,为追梦逐梦的高校毕业生、勇攀高峰的科研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工程师、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等各领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优良环境,加快建设全球英才向往的创新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