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秦淮区: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来源: 秦淮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2-09-09  

坐拥众多历史遗迹和金陵文脉的秦淮区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近年来,秦淮区大力实施乡土人才“三带两助”行动,重点聚焦“非遗”人才队伍建设,让“非遗”人才技艺有传承、干事有舞台、致富有门路。

潜心培育,让“非遗”人才薪火相传

坐落在南京新街口繁华地带的金陵刻经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与周围的高楼林立形成鲜明对比,大概没人比马萌青更熟悉这里,从17岁踏入这里起,马萌青的双脚就在这里生了根,每天伏案雕版、用心刻刀,并逐渐成长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谈起学习刻经的初衷,马萌青回忆道:“以前刻经、经版没有人关注,开始我也犹豫过,但是看见这些经版就被吸引了,太喜欢了。”凭着这份喜欢,马萌青坚持了42年。但由于雕版技艺要求高、工序繁琐、内容枯燥,导致年轻人往往坐不住这条“冷板凳”,传承人难觅。

为助力区域内“非遗”项目更好传承,秦淮区持续发力,于2017年在全省区县一级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区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传承人发放补助,提高传承人授徒传承的积极性。实施“本土人才育成计划”,持续开展“非遗小小传承人计划”等活动,积极探索传统的师带徒、家族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委托高校及专业机构培养等多元化育才模式,实现重点“非遗”项目传承人“老中青幼”有序衔接。2022年,秦淮区有4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精心搭台,让“非遗”项目星光璀璨

让我们欢迎首次参展的南京秦淮灯彩!”在荷兰埃因霍温GLOW灯光节开幕式上,埃因霍温市长在致辞中隆重介绍了秦淮灯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叶亮带来的灯彩作品《向日葵》“绽放”在埃因霍温的夜空下,照亮了外国友人的脸庞,也点亮了南京“非遗”文化传承的“灯火”。

为给“非遗”人才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秦淮区精心策划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承办南京市第五届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做好“非遗”推广。去年以来,以创建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单位为契机,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老门东和夫子庙景区等地举办“国潮乐起·戏韵秦淮”文化惠民活动、南京白局保护成果展演等,并策划街头快闪、汉服巡演等,吸引多层次人群关注“非遗”。近年共组织上百批次秦淮“非遗”人才远赴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持续扩大“非遗”影响力。

倾心支持,让“非遗”产业百花齐放

一声戏腔诉不尽百转衷肠,三尺锦绣裁不断慷慨风流,五色丝线织不下千古盛宴,走进南京秦淮非遗馆,就是走进了一本古都宝典。2021年秦淮区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打造集展示展销、互动体验、传承交流、活化利用为一体的秦淮非遗馆,总面积达7400㎡,馆内展陈“非遗”代表性项目135项。自开馆以来,已开展“非遗”主题活动1000余场,接待市民、游客10万余人。

开馆一周年之际,秦淮区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非遗”墟市,用流动摊位的形式,邀请南京风筝、南京云锦、戏曲脸谱、皮影、牙雕、面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制作、表演、销售“非遗”产品,并由网红现场直播带货,助力打造“非遗”购物节。

为帮助“非遗”产品拓宽市场,打通销路,秦淮区持续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成立秦淮文化产业联盟,引导“非遗”人才采用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注册成立公司或机构,指导与园区企业、高校等开展合作,畅通市场推广、形象包装、文创开发、对外交流等渠道。推动秦淮灯彩公司与国内灯彩行业领军企业、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灯彩艺人年收入大幅提升,防疫常态化背景下,来自全球的订单仍源源不断。对携“非遗”项目创业并通过项目评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助创业启动资金,提供免费办公场所。近年来,鼓励丁氏痔科、金陵中医推拿术等传统中医药项目开办养生馆、名医堂,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传承人与企业合作,研发出中药健康体饮,实现创收增效。扶持全国金银铜细工联盟,开展“线上”销售,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目前,秦淮区拥有各级“非遗”项目98项,代表性传承人243名,市级以上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并形成了“秦淮灯彩”“金陵医派”“金陵曲艺”“宝庆金银细工”等多个“非遗”产业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