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医生,声乐班有个学员突发头晕,满头大汗,脸色苍白,还有呕吐症状!”建邺区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堂上班主任用简洁专业的语言向河西老干部学习活动中心“养老顾问”服务站暨家医工作室的医生描述病情。电话那头的冯医生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携带急救箱赶往现场。现场生病的学员趴在课桌上,面色如纸,额头上密布汗珠,表情痛苦。冯医生立即进行基础检查,血压和心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结合头晕呕吐症状,冯医生敏锐判断情况复杂,建议送医进一步检查。班主任当机立断拨打了120及时送医,学员转危为安,一场突发疾病事件被迅速化解。这场“生命保卫战”正是建邺区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做好离退休干部“养老顾问”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生动实践,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科技赋能,构建“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智慧赋能”三维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同志提供全周期、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
一是精准摸排需求,构建“需求导向型”服务体系。为精准摸清养老需求,建立“线上问卷+入户走访+动态跟踪”三轨并行的需求调研机制。累计发放问卷1200份,走访高龄、独居老人家庭67户,形成涵盖健康管理、文娱参与、权益维护等6大类32项需求的《老同志养老服务需求清单》。针对失能失智群体占比达28%的现状,创新推出“喘息服务”“记忆训练工坊”等特色项目,惠及特殊群体30余人次。
二是整合政策资源,打造“苏式养老”特色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三大突破:资源集成化。联动民政、卫健等部门,整合全区11大类30项养老服务资源,开发“养老顾问”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动态展示养老机构、助餐点、医疗绿色通道等信息,实现“一图查询、一键预约”。服务标准化。编制《建邺区“养老顾问”服务规范》,明确政策咨询、方案设计等9项基础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红黑榜”评价机制。数字赋能化。上线“银发数字课堂”小程序,开设反诈防诈、智慧就医等专题课程,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
三是深化医养融合,建立“全链条”健康守护机制。按照分层分类精准服务要求,构建三级健康防护网:前端预防。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季度健康巡诊,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完成体检1000余人次,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95%。在学习活动场所配置AED设备,组织开展4场应急救护培训演练。中端干预。与市第一医院、明基医院合作开设“银龄康养专线”,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风险,提供远程问诊、药品配送服务,累计转诊急重症患者23例。后端康复。打造“中医理疗+运动康复”特色服务,开设太极拳、八段锦等课程,组建康复训练团队,服务失能老人30余人次。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工作格局。队伍专业化。组建“紫金银辉”专家智库,吸纳医疗、法律、心理等领域专业人才43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专题培训12场,服务能力提升37%。参与社会化。推行“支部+养老顾问”模式,发动32名离退休党员成立互助服务队,通过“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1000小时。保障制度化。建立“服务响应时限、质量监督、应急处理”三项机制,设置24小时服务专线,紧急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