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溧水区人民医院张力:距离病毒最近,争分夺秒“战斗”
来源: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4-18  

“如果我们能快一秒完成核酸检测,就能早一秒出结果、早一秒精准排查。”作为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主心骨”,溧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力一直坚持战斗在最前线,主动承担科室夜班轮值。为尽快准确地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他舍小家顾大家,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守护大家的健康。

“我是共产党员,肯定要带头冲”

在溧水区人民医院提起张力,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他太忙,责任心重。”15日中午,张力在进核酸检测实验室轮岗前1小时,还在调整实验室人员班次。“核酸检测任务有所减少,需要及时调整班次。”在实验室外,张力需要协调若干事务,防护服、采样、试剂等物资每天清点,哪些需要储备,储备多少等,都要及时沟通。

本轮疫情以来,溧水开展多轮规模性核酸检测,溧水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担了全区一半以上的核酸检测任务,最多一天检测了1.3万管样本,压力巨大。本来不需要值夜班的张力主动申请承担实验室夜班轮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肯定要带头冲上去。”他说。

张力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天就是在科室和实验室间两点一线。每次进实验室,张力需要穿防护服,再戴上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进去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不能喝水也不能吃饭,出来时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

“有他在,我们直面病毒也不害怕”

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张力和同事们直接面对病毒。“核酸检测对很多人来说比较神秘,实际上是流水线作业。”张力介绍,采样点将收集的核酸样本送到实验室后,通过样本传递窗进入样本处理室,经过消杀、标记等工序后,需开盖提取样本到核酸提取板,完成核酸提取后,再将核酸加到扩增板进行扩增,放大信号寻找目标基因。“整个过程,大多数是手动完成,检测人员与病毒零距离,任何环节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

尽管时刻面临危险,但有张力在,同事们就很安心。“有他在,我们直面病毒也不害怕,”溧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许晓燕说,大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于他。

同事的信任对于张力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张力说,实验室完成检测任务,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结果,不论是科室成员,还是其他科室支援的同事,都全力投入工作。“核酸样本来了,就要第一时间检测,很多同事在半夜被安排来加班,可大家从无怨言。”张力不主张长时间待在实验室,他要求每隔四五个小时,检测人员就出来休息半小时,对实验室消杀后再继续,“这样既可以调节体力,又可以提高安全性。”他说。

为提升检测能力,溧水区人民医院于312日启用新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从原来的5000管提高到3万管。张力负责实验室的搬迁,时间紧,任务重。

“上午在老实验室检测,下午搬,晚上就得在新实验室检测,这么多物品,我们要在下午全部搬迁。”张力提前10多天思考搬迁方案,搬迁前的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有合眼,不断优化方案。“紧接着就要进行全区规模性核酸检测,不能出半点差错。”张力的付出没有白费,搬迁顺利完成。当晚,张力又进了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值班。

“总得有所取舍”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张力的右手腕上贴着膏药,还不时用左手去捏一捏。原来,他有一次在院内取核酸样本时摔了一跤,手腕韧带拉伤,正常治疗一两个月就能康复,但他一直没时间去楼上的骨科治疗,只贴了膏药缓解疼痛。

作为溧水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元老”,张力已和病毒战斗3年多,最长一次有3个月没有和家人见面,想家人时,只能在忙碌的间隙通过视频“云见面”。最近一次陪儿子吃饭,他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儿子喜欢看书,有什么问题就会给我打电话。”说起儿子,张力有些自责,觉得陪伴儿子、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不过,我总得有所取舍。”他这样安慰自己。

张力舍了小家、顾了大家,家里的责任全由爱人承担。“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有分工,她顾小家,我顾大家。”张力说,“有了大家,才有小家!”说完,他又一次走进了实验室,开始了新一轮“战斗”。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