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南京党建网站,
江宁区:坚持“三突出” 构建“共治链” 全力打造现代化典范城市乡村治理标杆
来源: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发布时间: 2022-07-18

坚持“三突出” 构建“共治链”

全力打造现代化典范城市乡村治理标杆

江宁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江宁区紧扣上级组织部门部署要求,以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聚力推进“十项举措”“强力工程”,全力打造南京现代化典范城市乡村治理标杆。

一、突出“人民至上”,做优党建为民“服务链”。乡村治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群众,必须紧扣群众需求,一切围着群众转。以“宁帮手”入村入户解民忧。建立“村社帮手”“网格帮手”“群众帮手”三支队伍,联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等基层治理力量,走访群众64.7万户,校准信息1.8万户,解决问题4293个,实现与“到进访”活动的有效衔接。以“红客厅”到底到边聚民心。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六个规范化”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一点位一支部”,优化“线上线下同步收集+先解决问题再说”服务模式,打造174个基层治理点位站、515个党群网格微工作站,“红色点位”做法在新闻联播宣传报道。以“金点子”群策群力汇民智。实施“共学攻坚6040”行动,广泛征集社会治理意见建议,推动村社做实“一村一品、一社一特”,评选社会治理“十佳创新案例”,抓党建促治理更加深入人心

二、突出“集成理念”,建强资源整合“模块链”。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效整合队伍、资源和平台“三大模块”,推动“精准滴灌”。让基层干部“定得住”。以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城乡治理人才“蓄水池”,由人才集团统筹推进专业化建设,创设“级别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报酬结构,设置书记专业化岗位津贴、企业年金制度,杜绝基层干部熬年限“躺平”,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把组织力量“沉下去”。总结反思疫情防控经验教训,落实市委组织部“抗疫12条”,第一时间实现“平战转换”,织密组织覆盖、先锋防控、党群连心“三张网”,精准高效调度人员力量,组织1340余名有医学背景的党员干部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推动“核酸采样进小区”,方便居民检测。将数据平台“统起来”。建立全区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现33个区级部门数据融合,无条件下放街道“一平台共享”;在“我的江宁”APP建设8个本地板块,涵盖800余项子功能,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治理更智能。

三、突出“路径融合”,串起乡村振兴“共富链”。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强村富民是乡村治理的应有之义,需要以党建为纽带,促进产业、人才等要素有效融合。唱响强村兴村“合奏曲”。做实村企联建,实施一规上、一村社“手牵手”行动,以项目联建、产业带动等形式,提升村级发展动能,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区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占全市三分之一,村均稳定性年收入超过360万元。走好产业振兴“致富路”。实施共同富裕示范工程,以党建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百企入园、百企下乡”,投入资金47.32亿元,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发展动能。推行“党员+农户+合作社”模式,发挥杨长根、施茂荣等党员致富能手带动作用,让群众从“袖手看”转变为“跟着干”,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万元,位列全市第一。赋能乡土人才“强引擎”。实施“江宁百家湖计划”乡土人才项目,集聚“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4100余人,其中省“三带”人才76人,推动乡土人才由“单兵作战”走向“抱团冲锋”,横溪西瓜年销售超5亿元,形成“培养一批能人、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应。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14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