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玄武区玄武门街道以“选育管用”四维机制为抓手,构建“公开选拔、立体培育、严管厚爱、实战锤炼”的全链条培育体系,让社区工作者在服务群众中淬炼本领,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与温度。
赛场选贤:让能者从街巷中脱颖而出
面对社区“两委”换届新老交替实际情况,推出副职岗位公开选拔机制,通过“自主演讲+多维考评”,搭建能力展示“公开擂台”。
候选人围绕“社区治理创新方案”“民生服务提升计划”等主题进行5分钟限时演讲,接受评审团现场质询。这种选拔模式不仅考验干部的专业素养,更注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使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了让更多新鲜血液有机会冒头,街道将报名资格从“3年社区工作经验”放宽至1年。14名参与竞聘的社工中,“90后”占比达64%,为换届时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
立体培育:以多元淬炼筑牢成长根基
构建“三堂联动”培育体系,让社区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增长才干。
“红色学堂”深挖南京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公教一村社区在航空烈士纪念馆,从“鹰击长空”的英雄事迹里汲取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台城花园社区在求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设“行走的党课”,聆听革命历史讲解,缅怀先烈英勇事迹;天山路社区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铜像旁讲授“风范微党课”,从中感受老革命家们的崇高品格。
“实践课堂”聚焦治理难点,组织社区干部赴浦口汤泉街道学习老旧社区资源整合治理模式与省级示范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经验;邀请新街口街道大石桥社区党委书记杨文娟开设“调解实务课”,传授老旧小区物业纠纷化解方法。
“云上课堂”整合政策法规、警示教育等资源,推动干部利用通勤、午休等碎片化时间“掌上学、随身练”,助力“头雁”队伍树牢清廉为民的纪律底线。
严管厚爱:用制度护航干部行稳致远
构建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双轨制度体系,实现宏观框架与微观机制同步完善。出台《加强社区工作“十条举措”》,明确周例会、网格走访、实事攻坚等刚性要求,两年来推动社区办成危房消险、路面整修、小区出新等16件民生实事。
《玄武门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补充规定》细化考勤、值班、请假等14项纪律,实行迟到脱岗“绩效联惩”,上年度考核中3名履职不力者被约谈,5名优秀者纳入社区重点培养对象 。同步建立关怀机制,婚育慰问、住院探视等举措让社工感受组织温暖,制度既用“铁栅栏”划清红线,又以“暖心包”凝聚合力。
实战砺才:把主战场作为试金石
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将新任社工投入矛盾调解、民生工程等治理一线。
百子亭社区青年社工在独居老人突发摔伤时火速联动民警、医护构建“急救绿色通道”,72小时陪护完成检查治疗,以全链条担当守护银发安全线。在廖家巷小区改造工程中,社区骨干组成“协调专班”,直面违建拆除、外立面改造等“硬骨头”,组织圆桌协商会17场,累计化解管线迁移纠纷7起、停车位分配矛盾29起,顺利推动15栋楼改造落地。
大树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中,全体社工全程参与动线设计、功能优化,制定“进度管控清单”,分阶段细分56项具体任务,整合驻区单位资源,顺利将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集文体健身、议事协商、亲子托育等多维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只有让干部在‘热锅’上煎熬、在‘矛盾窝’里打滚,才能练出挑重担的‘铁肩膀’。”街道相关负责人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