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党建
南京:让每一次破题解难都汇集成发展“宁聚力”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8-21  

学习声声入脑入心,整改事事在真在实。8月尾声的南京,与气温一样热烈的是,在主题教育过程中破题解难、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冲劲。

“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遵循、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引领者,以实际行动扛起‘挑大梁、勇登攀、走在前’的省会担当。”425日,南京市市级领导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为全市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

党的创新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更要结合实践不断学习领悟。从4月到8月,南京市四套班子领导和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坚持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始终,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进而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招实招。

真抓实干,掷地有声。各参加单位系统梳理出系列问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坚定着一个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主题教育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汇集更强大的“宁聚力”。

多维度透视,找准突出问题

奔着真问题去、盯着真问题改,是南京市开展主题教育的鲜明态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市全面对照排查,找准找实突出问题,坚持多维度透视、全方位扫描,在“三对照三排查”上持续用力。

“刀刃向内深入查找问题是关键一环。”南京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市开展“四个走在前”问题大起底,组织各单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寻找堵点痛点着力点。

南京市建委积极探索老城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开展“四进四听”活动,围绕发现的城市更新工作中组织架构不完善、拆除重建剩余户搬迁难、资金筹措与收益平衡难等问题,研究确定10项子课题;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培育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深入生产供应链企业、经营销售企业实地调研,邀请预制菜产业创新联盟、食品工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等不同类型行业团体、企业座谈,分析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梳理问题建议、研究对策措施……

数月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和113家市级单位1000余名市管干部密集展开调研,系统梳理调研发现的4480个问题,结合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综合考核反馈,逐项研究分析,努力把问题摸准摸全。

仔细梳理下可以发现,“真”字成为南京市查找问题中的高频词汇。如何确保研究真问题、摸到真情况?南京市同步“打开大门”,倾心聆听群众声音,互动民情民意,以“接地气”换来“察真情”。

“建设长三角沿海开放高地,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鉴北京、西安做法,大力发展历史文创产业,打造本地知名文创品牌。”……南京出台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意见,依托“听语+”平台、12345热线等渠道,开展“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金点子’征集”活动,热心市民、网友、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效意见建议5000余条。

南京市委还专门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把群众意见建议的研究办理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推动“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此外,对中央第六指导组书面反馈江苏的7个方面38条建议、中央主题教育办调研组反馈意见、省委第一巡回指导组督导反馈意见,南京市领导和相关单位也全面对照、主动认领,作为检视整改的重点内容。

内外兼顾全面查找,求真务实直面关切,南京市坚持以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截至目前,南京市领导列出问题清单61个、专项整治方案19个,第一批参加单位列出问题清单956个、专项整治方案59个。

高标准攻坚,解决发展关切

连日来,在栖霞区乐江路上一处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铺设新的给水管道,并进行土方外运和泵水试压。这是该区栖霞街道江南水泥厂社区供水改造工程的其中一环,这条全新的供水线,将从龙潭水厂接入水源,引至社区为居民供水。

“社区居民基本上都是江南水泥厂职工及家属,厂区内的合资公司为片区供水。”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玉梅说,今年420日,该公司停止业务,其自备水厂也可能停用,片区1800余户3200多名居民将面临饮水问题。4月底,社区50多位居民联名写信向南京市领导反映用水方面的担忧。

用水问题是居民眼下之急,而这个近代老工业区功能配套滞后、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却是关乎全域发展的突出难题,亟需解决。

“我们不仅要解决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厂矿片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其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焕发新生。”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首次召开的专题协调会上开宗明义,南京市委将“江南水泥厂片区供水社会化改造和环境品质提升”作为主题教育的专项整治事项,系统研究、明确方案,建立机制、强化推进。

既高质量求解“自选题”,更高标准攻坚“关键题”。科技创新是南京谋求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市考察调研时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南京立即成立专班,研究起草支持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行动方案。

聚力更大突破,此前,南京市委还确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产业集群强链等8个重点攻坚事项,党政“一把手”总负责、高位推动,牵头市领导定期调度、统筹推进,动真碰硬攻坚深层次矛盾。在南京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发布“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难点,敢于动真碰硬,南京乘着主题教育的东风集中开展专项攻坚,盯住“硬骨头”、扛起“硬担当”,全力整改整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央及省委关于政绩观问题、基层治理不良现象等专项整治部署要求,南京市坚持高站位解答“必选题”,细化制定“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问题、基层突出矛盾纠纷问题、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3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引导各单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排查、真抓实改,确保规定动作在南京一贯到底。

最优化服务,回应群众需求

针对高层住宅消防“生命水”不畅通,南京市委主要领导深入高层住宅、消防救援单位等进行专题调研,研究部署专项整改方案;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课题,南京市领导牵头,通过现场办公、跟踪调度等集中攻坚;针对工业企业安全监管隐患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的问题,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职责,推动形成攻坚合力……

面对广泛的群众需求,南京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汇聚合力一抓到底,以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提升整改整治的精准性、有效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京聚焦“国之大者”,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首位。“但由于部分区域雨污分流不到位、排水管网破损混接较多,今年来雨天溢流污染入河,常导致水质波动。”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项阳说,主题教育吹响集结号,水务、建委、生态环境、规划资源等多部门协同,逐条逐项推进整改。目前,160余项整治改造工程措施已完成120项,完成率75%

全市上下一体联动抓推进,南京还有更多生动实践——

横向上,第一批参加单位联动配合、共享资源,团市委会同安居集团、东南集团等打造“宁青驿站”,聚力解决青年人才求职应聘、入职过渡阶段住房难的操心事、烦心事,目前已累计服务青年超过4万天;纵向上,两批参加单位主动对接、共同治理,城管部门市区联动,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微景观,“精雕细琢”整治138条背街小巷,成为“新风景线”。

“群众需求很多时候反映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类事。”南京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说,切实回应群众需求,推动关切问题整改,必须建章立制抓推进,一手抓当下改、聚力聚焦解决个体问题;一手抓长久立、举一反三解决同类问题,以制度机制形式总结规律、固化成果。

在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医生初诊后开了药单,57岁的市民罗秀梅直接在诊室机器刷脸进行医保移动支付,避免了来回奔波缴费。这是南京市医保局针对群众反映的三甲医院看病就医难题开展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行动方案——上线试运行医保“智捷付”平台。

南京市医保局局长刁仁昌介绍,该平台创新医保支付结算模式,优化医保结算流程,“窗口排队付”升级为“掌上随时付”,还创新实践“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的就医服务新模式。目前,南京共有22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试点进行系统对接改造,其中8家已正式上线运行。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南京坚持下好全市“一盘棋”,以最优服务,回应群众需求。

全过程把关,护航真改真治

“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要以整改整治成果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南京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说,坚持用结果说话、用成效交账,防止“半拉子工程”,切实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南京实施选题把关、过程控制、转化推动、成效检验四项机制,全力护航调查研究不走样、出真章、见实效。

在南京市开发的主题教育调研管理系统大屏上,每一场调研活动的信息都收集分类,全市调研热点单位自动展示。点击热门单位作为调研对象后,系统自动展示已赴该单位的调研活动信息,调研单位可以依此优化调整调研对象,主动控制到热点单位调研的数量。

35位市领导46个调研课题、113家市级部门969个调研课题、超过10000场次的调研活动……该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各单位及时登记、统筹安排调研活动,有效发挥了避免扎堆调研的作用,确保调研精准有效,整治落地有声。

创新机制把关,重点督导推进。对各单位确定的问题清单和整治项目,南京市委巡回指导组、南京市委主题教育办通过点对点指导、上门辅导、座谈会商等方式逐一“过筛子”,不符合要求的11个整治项目、246个清单问题退回返工,对发现的个别单位“将一般性意见作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常规工作包装为整治任务”“将年度计划转换为整治方案”等问题,在面上作出针对性指导纠偏。

同时,坚持跟踪问效严控过程。南京市委常委会随机点名,抽查整改整治推进情况。市委主题教育办和市委巡回指导组开展“四不两直”督查、专项检查、电话抽查,实时跟踪评估整治进展,及时约谈提醒进度较慢、效果不好的单位。截至目前,南京市领导已落实专项整治措施75条,第一批参加单位已落实130条,一系列问题得到真改真治。

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前些日子,家住雨花台区郁金香路附近的居民向环保部门投诉,附近建筑工地噪声扰民,影响正常作息。不久后,在南京市属媒体开设的《主题教育·群众评》栏目中,老百姓纷纷点赞“噪声少了”“舒服多了”。

对于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南京公开亮进展、晒成效,开门评价接受监督,请群众当考官、作评判。原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噪声投诉占比超过六成,经过噪声扰民专项整治后,各类投诉同比下降56.5%

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居民群众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看到明显变化、得到切身实惠。南京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以立查立改的行动取信于民,推动主题教育善作善成、赢得民心,真正以解决问题、惠及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提升主题教育成色。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09086737号